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SR-μ-XRD结合SAED发现明代早期铜红釉铜原料及着色新进展

2021.5.12

  近日,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考古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光源,对在故宫发掘的明代洪武时期(14世纪后期)釉里红瓷片开展合作研究,最新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欧洲陶瓷协会会刊》(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eramic Society)上。

  该研究利用上海光源BL15U线站的硬X射线微聚焦技术,分析了铜红釉瓷器中元素组成特征、铜微粒(晶体)的物相及分布、所用的铜原料和基础釉体系,系统探究了影响铜红釉呈色的因素,特别是铜元素在微观层面的呈色原理。科研人员结合同步辐射显微X射线衍射(SR-μ-XRD)和透射电镜选区衍射(SAED)方法,确定了铜红釉中纳米级微粒为铜单质,首次在明早期铜红釉中发现不规则的铜矿物原料残留,确认了硫化亚铜(Cu2S)颗粒的存在(如图1、2所示)。在此基础上,结合古代文献记录、地矿调查,以及硫铜矿还原的反应动力学分析,对洪武釉里红的着色原料来源、烧制的难点和后续原料稀缺的原因,给出了较为清晰的解释。

  故宫博物院长期开展古陶瓷保护和工艺研究,先后成立的“古陶瓷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故宫博物院-上海光源联合实验室”为本项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研究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上海大科学中心重大成果培育项目的资助。

105659_202105121729231.jpg

图1.釉层断面照片以及Cu/As/S/Ca/Fe的微区元素面扫描(SR-μ-XRF)结果;右上插图为AB两点的微区X射线衍射(SR-μ-XRD)谱,说明其分105659_202105121729232.jpg

图2.不规则大颗粒A和球形微粒B的TEM明场图像与选区电子衍射花样,说明这两处分别为Cu7S4和单质铜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