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高温来袭,警惕过度运动之横纹肌溶解!

2018.6.27

  又到了一年一度露胳膊露腿的季节了,那些养了一冬天“膘”的帅哥美女们开始纷纷成为夜跑族或走进健身房,大肆加大训练强度,以求达到快速减肥的目的。而近年来,有关过度运动导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急性肾损伤的报道屡见不鲜。那么,运动时如何才能避免横纹肌溶解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什么是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横纹肌细胞坏死后,肌红蛋白等内容物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的生化紊乱及脏器功能损伤的综合征,同时引起高钾血症、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RM病因多样,主要包括创伤,剧烈运动,长期压迫导致缺血性损伤,低磷血症,药物,感染,低钾血症,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异常如甲减或甲亢,体温过低和过高。

  出现RM后有什么表现?

  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的发生率虽低(约为29.9/100,000人年),但却较为严重,48%的患者需住院治疗。随着极限运动的发展,运动量增加,横纹肌溶解的发生率不断增加,运动性横纹肌溶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典型的表现是肌肉症状和浓茶样/酱油色尿液。肌肉症状包括:肌肉肿胀、疼痛、乏力和僵硬,严重者可出现受累肌群的瘫痪;最常累及腓肠肌、大腿及下背部。RM的其他非特异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发热和精神症状等。

  横纹肌溶解对肾功能有何影响?

  10%-40%的严重横纹肌溶解患者具有AKI,尚无单一因素可准确预测AKI的发生,包括血清CK,肌酐,钾,钙或肌红蛋白尿。横纹肌溶解肾损伤的主要机制为:大量肌红蛋白进入血液循环,当尿肌红蛋白排泄量超过100-300mg/dL时,可出现肌红蛋白尿,导致管型形成和铁沉积在近端小管,继而阻塞肾小管,引起近端肾小管细胞损伤。另外,肌肉损失坏死后大量液体进入第三间隙,导致有效血容量减少,亦是引发急性肾小管损伤和AKI的重要因素。

  如何预防横纹肌溶解?

  1. 加强日常身体锻炼,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有度,避免长时间不间断的剧烈运动。

  2. 运动强度须循序渐进,不要一蹴而就。横纹肌快速伸缩运动如爬山、俯卧撑、蛙跳、深蹲等,过于剧烈,发生横纹肌损伤甚至溶解、肾功能衰竭等几率更高。

  3. 运动过程中注意补充水分,避免过多无氧运动。

  4. 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可引起血管收缩,减少肾脏血液供应,因此,运动时,应避免服用NSAIDs。除NSAID外,其他可导致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的危险因素有酒精、肌酸、咖啡因和部分麻醉药,也应避免使用。

  如果运动后出现了肌肉疼痛、乏力、肌肉痉挛、肌肉肿胀触痛、或伴有恶心、全身不适,少尿,尿色加深等症状,要及时就诊,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