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用噬菌粒载体制备单链DNA

2020.8.10

实验方法原理 噬菌粒巧妙地组合了质粒和丝状噬菌体的特征。除了基本特征外,这些质粒通常是高拷贝数的,并带有一个修饰后的丝状噬菌体的主要基因间区。这个区域 ( 野生型为 508 bp)不表达蛋白,但含有全部的顺式作用序列,该作用是病毒 DNA 合成起始和结束及噬菌体颗粒的形态发生必不可少的。

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 F' 菌株大肠杆菌 DH11S

试剂、试剂盒 卡那霉素SDS 溶液蔗糖凝胶加样缓冲液

仪器、耗材 琼脂糖凝胶M9 基本培养基平板YT 琼脂平板水浴

实验步骤

一、材料


1. 缓冲液和溶液


卡那霉素(10 mg/ml)


SDS 溶液(2%,m/V)


蔗糖凝胶加样缓冲液


2. 凝胶


琼脂糖凝胶(0.7%) 悬于 0.5 X TBE, 含 0.5 μg/ml 溴化乙锭


3. 培养基


加富的 M9 基本培养基平板


含 60 μg/ml 氨苄青霉素的 YT 琼脂平板


2 X YT 培养基


含 60 μg/ml 氨芐青霉素的 2 X YT 培养基


含 25 μg/ml 卡那霉素的 2 X YT 培养基


4. 专用设备


水浴,调至 65℃


5. 载体和菌株


噬菌体 M13K07 ( 辅助)


大肠杆菌 F' 菌株


大肠杆菌 DH11S


大肠杆菌 DH11S,用 M13 噬菌体的噬菌粒载体转化


大肠杆菌 DH11S,用带有外源 DNA 的 M13 噬菌体的重组噬菌粒载体转化


二、方法


高滴度辅助噬菌体原种的制备


成功使用噬菌粒的关键是制备已知精确滴度的辅助噬菌体原种。


1. 从加富的基本琼脂平板上挑取一个大肠杆菌 DH11S 的新鲜单菌落,接种 20 ml 2 X YT 培养基,温和揺动,37℃ 培养至 OD600 达 0.8。


2. 用 2 X YT 培养基制备一系列 10 倍稀释的 M13K07 噬菌体,将稀释的噬菌体铺板,以获得在 DH11S 细胞层中良好分离的噬菌斑。


3. 挑取分离良好的单个噬菌斑接种于装有 2~3 ml 含 25 μg/ml 卡那霉素的 2 X YT 培养基的 15 ml 培养管中。温和摇动(250 r/min), 37℃ 培养 12~16 h。


重要:以下步骤使用从单个新鲜挑取的噬菌斑获得的 M13K07 原种。


4. 将感染上清转移至 1.5 ml 无菌微量离心管,在微量离心机上,以最大转速,4℃ 离心 2 min。上清转移至新管中 4℃ 保存。


5. 采用在一株支持 M13 噬菌体生长的大肠杆菌 F' 菌株(TGI、DH11S、NM522 或 XLl-Bkie) 中形成噬菌斑的方法,测定每个噬菌体原种的滴度。


原种的感染噬菌体颗粒滴度应为 1010 pfu/ml。弃去所有低滴度的原种。


用辅助噬菌体增殖重组噬菌粒


6. 在两块含有 60 μg/ml 氨苄青霉素的 YT 琼脂平板上,取重组噬菌粒转化的和空噬菌粒转化的 DH11S 菌划线,37℃ 培养 16 h。


7. 挑取数个重组噬菌粒转化克隆和 1~2 个其亲本载体转化的克隆,接种至装有 2~3 ml 含 60 μg/ml 氨苄青霉素的 2 X YT 培养基的 15 ml 培养管中。


由于影响单链 DNA 得率的因素难以确定,应从每个噬菌粒重组体中挑取多个克隆,难以提高成功率。


8. 在每个培养管中加入 M13K07 辅助噬菌体至浓度为 2 X 107 pfu/ml。剧烈振荡 ( 300 r/min) 37℃ 培养 1.0~1.5 h。


在这种短时间培养后,细菌培养液应只是略浑,如果生长过旺,用预热的 2 X YT 培养基稀释培养物,直至浑浊恰能看见。


9. 在培养物中加入卡那霉素至终浓度为 25 μg/ml,37℃ 14~18 h。


由于噬菌体 M13K07 含有一个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因而在这一步加入抗生素后,只有那些被感染了的细菌才能存活。


其他辅助噬菌体(如 R408 ) 不带抗生素抗性标记。在加入抗生素前应检査辅助噬菌体的基因型。


10. 将菌悬液转移至微量离心管,在微量离心机上,以最大转速,室温离心 5 min, 分离菌体和培养基,将上清转移至新管中 4℃ 保存。


用凝胶电泳估计噬菌粒单链 DNA 的得率


11. 在 0.5 ml 微量离心管中分别加入 40 μl 上清与 2 μl 2% SDS, 轻拍管壁混合内容物,65℃ 温育 5 min。


估计含噬菌粒单链拷贝的病毒颗粒的得率。先将上清稀释后感染大肠杆菌 DH11S,然后铺于含氨芐青霉素(60 μg/ml)的 YT 琼脂平板。根据 37℃ 培养 24 h 后产生的氨芐青霉素抗性克隆数,计算上清中含噬菌粒单链 DNA 的病毒颗粒数,含 2 X 1011~ 5 X 1011 pfu/ml 的上清可以获得满意的纯化噬菌粒单链 DNA 得率。


12. 在每个噬菌粒 DNA 样品中加入 5 μl 加样缓冲液,混合后加至 0.7% 琼脂糖凝胶的加样孔。


13. 6 V/cm 电泳数小时,至溴酚蓝迁移至胶的大约一半。在紫外线下检査和照相。


得率随噬菌粒上外源 DNA 的大小和持性的不同而不同。但通常为约 1 μg/ml 培养物。


14. 从含大置单链 DNA 的上清中分离噬菌粒单链 DNA。按方案“M13 噬菌体单链 DNA 的制备”的步骤进行,将体积放大 2~3 倍。


噬菌粒和 M13 噬菌体载体一样,随外源 DNA 的大小和特性不同,其单链 DNA 的得率可以差五至十倍。 通常片段越大,得率越低。而且,即使外源 DNA 大小相同,其单链 DNA 的得率也可以有很大变化,如,大多数酵母 DNA 片段对噬菌粒的增殖,似乎没有问题,然而同样大小的人基因组 DNA 可能使单链 DNA 的得率令人失望。噬菌粒上外源 DNA 的插入方向和噬菌体 DNA 复制起点的方向也会对得率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用相反方向重新克隆片段或换用噬菌体 DNA 复制起点方向相反的载体有时可以解决得率低的问题。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