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建国后我国高等教育的设置照搬苏联模式,许多高校长期单科性教育形成了重专业知识教育轻人文教育的氛围。狭窄的专业教育带来了教育的不全面性,文科专业的大学生被局限在文科专业学科中,缺乏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而理科专业的学生被限制在理科专业的桎梏中,缺乏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对此,宋永忠提出要树立人文和科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

  “事实证明,不同学科之间只有相互碰撞,相互启发,相互渗透,才能培养创新人才。”宋永忠说。

  于是,宋永忠提出实施“熔炉工程”,让人文精神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人文精神熏陶的最高境界是‘无形’,无形教育是一种风气和氛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感染和熏陶,是一种无形的文化品位和校园精神。”宋永忠说,“大学应是人才培养的大熔炉,塑造好这座‘无形’的大熔炉,可‘于无声处听惊雷’。”

  宋永忠介绍,为了培养工科学生的人文精神,南师大在招生过程中不拒绝文科学生报考,每年在招收的工科学生中,有近20%的学生是文科考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工科班级的文化氛围。学校还有意识安排文、理、工不同学科的低年级学生全部集中在仙林校区共同学习和生活,创造共同空间,产生碰撞,形成交融。此外,学校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搭建不同学科学生展示才智的舞台,在诸如数学建模、挑战杯等重大团队比赛中,鼓励文、理、工不同学科的同学联袂组队,在实践活动中加强了专业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