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十九大报告中的措辞是“宏观审慎政策”,而不是之前“宏观审慎监管”。这意味着决策层对宏观审慎政策的内涵的认识有了本质的提升,表明其作为金融调控政策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定位。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十九大答记者问中提到,中央银行在调控方面,首先是应用货币政策,但是在寰球金融危机当前,货币政策的工具箱应该更加丰富。引入宏观审慎政策的一个主要起因,就是在惯例的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顺周期的因素太多,经济好的时候,股票市场也好,公司盈利也多,同向推动的力气比较大。所以,要引入所谓逆周期的政策措施。作为宏观审慎措施之一,就是对于系统重要性机构,包括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和海内的系统重要性银行(我国的“工农中建”都是全球系统主要性银行,安全保险也是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它们的标准应当有恰当的提高,因为这些机构对市场的影响比较大。目前我国相关机构已经发展了这些方面的工作,但是确切在制度上、在规则设置上、在政策调和上,还做得不够好。在机构之间,包括“一行三会”,各大金融机构之间,也都盼望把这个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