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镉大米产自有色之乡 碳捕集尚处起步阶段

2013.5.24

  3 碳捕集产业:如何搭上商业化快车?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关于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的通知》,通知提出,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试验示范是“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同时,首次明确在火电、煤化工、水泥和钢铁行业中开展碳捕集试验项目,研究制定相关标准及相关政策激励机制。

  这是国家首次明确CCUS产业未来商业化导向。事实上,近年来国内已开始启动涉及CCUS产业的示范项目,相关上市公司也开展相关技术及商业模式的探索,但仍受制于技术和成本制约而无法规模化发展。

  5月15日中国证券报分析认为,此番国家发改委正式发文促进CCUS发展,意味着未来这一产业有望提速进入大规模商业化阶段,据测算,未来10年产业的市场规模有望达数百亿元。

  CCUS是指将大型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等排放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用各种方法储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并且加以合理利用的一种技术。它包括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封存和使用。据研究,此项技术可以使单位发电碳排放减少85%~90%。良好的碳减排效果使大规模实施CCUS成为各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战略之一。

  中国证券报在文章中指出,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此前也表示,在CCUS示范项目实施方面,将优先支持有行业、地区特色,低成本、规模适度,且近期有较大推广价值的重点示范项目,培育相关产业发展。分析认为,油气、煤化工、电力行业将有望成为未来CCUS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主战场”。

  据了解,目前,国内已有一些大型煤炭和电力企业开始尝试CCUS技术研发和示范工程。

  业内专家提醒,目前CCUS尽管受政策力推,但其本身仍需解决技术成熟度和成本问题。中科院院士费维扬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以当前的技术水平,二氧化碳(CO2)的捕集成本处于13~51美元/吨之间,每年处理20亿吨的CO2需要100亿美元。

  5月21日中国电力新闻网的文章也指出,现在就说CCUS进入大规模商业化阶段还太过乐观。目前,虽然CCUS技术被认为是应对气候变化重要的技术路径之一,但从全球看,技术仍处于研发和早期系统示范阶段,尚未出现商业化案例。

  5月18日的中国经营报也指出,在这一产业尚没有进入大规模商业化阶段之时,建立完善的行业标准就显得至关重要。皇明集团董事长黄鸣认为,在节能减排领域建立行业标准十分重要。“当一项技术在向外推广的初期就需要建立行业标准,否则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行业是很难做到健康发展的,甚至会适得其反。将低标准的模式和产品进行推广,会对产业造成不利影响。”

  或许也是意识到碳捕集在中国还有很长路要走,国家发改委此番发布的通知中明确,未来将结合实际循序渐进地开展组织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重点示范项目的申报、筛选和支持工作,完善项目审批和管理机制,支持建立一批有代表性的示范项目、创新平台和示范基地。这意味着,未来CCUS的商业化步伐不会重现一哄而上的产业化老路。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