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免疫学细胞因子的定量检测,Elispot酶联斑点分析技术 二

2020.7.13

(2) ELISPOT 技术的现在 
1996年以来随着抗体制备、PVDF膜材篁等技术改良,ELISPOT 分析技术已经逐渐达到科研人员的期待,它已是当世公认最灵敏抗原特定T细胞的体外检测技术。藉由检验新鲜分离PBMC细胞所分泌cytokine的指纹,ELISPOT 分析技术可提示T细胞免疫系统的两个重要参数:抗原特定T细胞的clone族群大小;和免疫效应细胞的信号传导路径Th1/Th2。 
多年来经过数十个研究团队的致力研究,对于ELISPOT分析技术本身的几个问题,也有了科学上的验证。目前一般公认,ELISPOT技术允许科研人员在单细胞水平上识别抗原特定T细胞,主要针对经由CD4或者CD8细胞的免疫反应。在适当的实验设计下,ELISPOT Cytokine 斑点的数量分析显示斑点是由一个单细胞所生成,同时斑点形态学与Time Response分析则显示斑点直径大小直接反映该细胞族群的产能。也因为如此,ELISPOT是个免疫学上的标竿技术,它可以允许科研人员在几乎自然生理条件下,观察细胞实际分泌Cytokine的进程,进而可以得到药理学信息,阐明免疫调节药物如何影响T细胞分泌各类cytokine的速率。药物抑制T细胞免疫一般可通过两程截然不同的机转;使能分泌Cytokine的Precursor T细胞族群变小,或减少每Precursor T细胞的cytokine产能,而ELISPOT技术能提供双份信息。 
ELISPOT分析技术的几个特点已经让它在抗原特定T细胞免疫学上独占鳌头。此技术是当世唯一准许百万分之一1:1000,000的准确分析,如此强效的解析力使流式细胞技术也望其项背,以目前国内外常规的intracellular cytokine或者Dimer/ tetramer染色,流式技术的灵敏度一般限制在1:10,000。这样的高灵敏度对T细胞免疫学研究是必须的,因为抗原特定T细胞一般在机体周边循环系统发生的频率通常低于万中取一。此外由于ELISPOT Cytokine技术被证实适用于冰冻后复苏的人类淋巴球,解冻后PMBC与新鲜分离样品有相当的效价,没有丧失功能。这一点对临床试验非常重要,它使科研人员得以并行分析免疫治疗前、后的病人血样,如果试验牵涉全国多个临床试验机构,病人血样可冰存并同时集中在「中央实验室」一齐被测试。同理,一个血样或标准对照品可被分装小份,被送到不同检验中心进行测试,以交互比对,同时有利ELISPOT Cytokine技术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 
(3) ELISPOT 未来展望 
ELISPOT 分析技术正在欧美各国发挥它的完整潜能,它让免疫学家可以直接洞察活体内T细胞相关生理学或病理学,就像是心脏外科医师手上的那张心电图,经由这个技术科研人员可以在活体内直接进入一个器官系统,在那里视察、发掘,得到全新的智识。 
从各国文献可见ELISPOT技术已经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并被广泛地应用在多项领域,包括监视癌症病人接受免疫疗程时的反应(Lewis, 2000 and Janetzki, 2000),以及感染性疾病(Moss, 2000, Rahman, 2000, Rowland-Jones, 1998, Herr, 1997 and Lechner, 2000)、肿瘤(Nagorsen, 2000)、或自体免疫病人体内的一个特定的免疫反应型式(Pelfrey, 2000)。ELISPOT技术同时也在数个疫苗效价评估人体试验中,被当成重要的终结指针。2003年1月,世界卫生组织通过与大陆北京性艾中心合作,将应用ELISPOT技术来监测HIV疫苗研究免疫应答反应技术,该计划将是首次利用ELISPOT技术对亚洲国家从事HIV疫苗研究和临床试验的有关研究。我们期待未来此技术能在我国免疫学界得到广泛地应用。  
原理 
ELISPOT就其原理来说实在是很简单的,从本质上说和ELISA的原理是一样的,理解起来并不难。细胞受到刺激后局部产生细胞因子,此细胞因子被特异单克隆抗体捕获。细胞分解后,被捕获的细胞因子与生物素标记的二抗结合,其后再与碱性磷酸酶标记的亲和素结合。BCIP/NBT 底物孵育后,PVDF孔板出现“紫色”的斑点表明细胞产生了细胞因子,通过ELISPOT 酶联斑点分析系统对斑点的分析后得出结果。传统的ELISA与ELISPOT都是根据酶免疫学检测原理,通过酶的高催化频率,放大反应效果,从而达到很高敏感度的检测效果。 
ELISPOT全名为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其技术原理与ELISA相似。其实验设计是在96微孔培养盘底部披覆PVDF薄膜,用来吸附特殊挑选、且无毒性(不含sodium azide、内毒素endotoxin)的单株抗体。静脉血PBMC细胞经适当分离处理后,会被分配到微孔盘上,再接受适当的抗原刺激,并将微孔盘放置于温箱中过夜培养一段时间。一般而言,记忆型T细胞在受抗原刺激数小时后会开始分泌细胞激素,此时局部(在紧靠分泌细胞的周围)分泌出的细胞激素会被PVDF薄膜上特异抗体捕获。微孔盘中的细胞被移除并清洗后,被捕获的细胞激素可进一步使用生物素(Biotin)标记的二次抗体来标志,其后再以结合酵素的StreptAvidin与之作用,并加入酵素受质使其呈色,有反应作用的细胞会留下染色斑点。 
反应步骤可大致分为: 
(1) 利用特定细胞因子的单克隆抗体包被96孔板,封闭剩余的空白位点; 
(2) 加入细胞悬液,用特异性抗原刺激、活化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会往附近扩散与之前包被的抗体进行特异结合; 
(3) 洗掉细胞; 
(4) 加入酶标二抗特异与细胞因子进行结合,通过底物的显色反应,一个细胞所在位置就会显出斑点,最后利用显微镜或者特定的读板机(reader)就可以计算出样品中被激活细胞的数目。 
以上是检测分泌细胞因子细胞的流程,如果是检测分泌特异抗体的细胞只需把包被特异抗体变为包被特异抗原即可。 
******************************************************************************* 
ELISPOT技术实验步骤 
从原理上看ELISPOT的确很简单,但是在操作过程中有许多条件需要摸索,所以这里进一步介绍一下ELISPOT的操作步骤。 
(1) 将适量捕获性抗体预先包被于96孔ELISPOT板上,用胶带封板并在4℃孵育过夜。将板用PBS洗6遍,再用含体积比10%胎牛血清(FCS)的培养基封闭,室温下孵育至少1h。FCS可以封闭所包被抗体的FCS受体以降低非特异性反应。有一种特殊的96孔板底面介质是PVDF膜,利用膜的多孔结构可以让单个细胞坐到其中,然后分泌细胞因子或特定抗体,这样使最后的检测单个细胞灵敏度成为可能。同时,PVDF膜的不透光性也是ELISPOT与ELISA的不同之处。理论上是可以同时包被两个不同的抗体的,两种不同的抗体可以利用不同的显色系统显出不同颜色,但是这样就要考虑到不同抗体间的不亲和性,必需保证每种抗体包被的数量要足够。如果是使用试剂盒的预包被板,这一步就可以省略啦。 
(2) 将阴性对照和细胞样品,如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经纯化的CD8+T细胞或去除某种特异细胞群的PBMC,用含10%FCS的培养基稀释至5×104~2×105个/孔如果条件可以达到更高的细胞数,建议可以尝试3×105~5×105个/孔,特别是在分泌细胞),分装于ELISPOT板孔中,再加入特异的刺激物,如多肽或基因表达产物,提取的抗原等,阴性对照孔中只加入培养基(实验中最好采用无血清的培养基,这样可以避免因为血清批次不同的差异所造成的误差,同时也避免血清的某些成份会引起非特异的反应),阳性对照孔加入植物血凝素(PHA,2μg/mL)或阳性多肽,37℃,体积比为5% CO2培养24~48h。要进行ELISPOT实验的细胞必需制备成为悬液的形式。利用ELISPOT的检测是十分灵敏的,频率低至10-12的分泌细胞都可以被检测出来。并且对于那些会贴壁的细胞也可以使用此种方法,虽然细胞生长贴壁后不易被洗去,但是不会妨碍最后斑点的显色。只要细胞可以正常分泌与抗体特异结合的产物,这些产物会逐步扩散到细胞四周,最后还是可以显示出斑点。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