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我国首次合成新型双功能螯合剂

2008.7.31

我国科技人员首次研制合成了一种具有荧光性能、可用于稀土和蛋白质连接的新型双功能螯合剂。日前,这一由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承担的研究项目通过了专家鉴定。

据介绍,该项研究的名称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稀土双功能螯合剂合成”,属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应用基础研究项目。该研究以消除放射性污染、提高生物活性物质分析灵敏度为目的,结合荧光成像、免疫组化、定位杂交、DNA芯片和在线检测需求,为建立自主创新的固相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体系,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研制用于蛋白质和DNA标记的新型双功能螯合剂。

研究中,科研人员以稀土代替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蛋白质,避免了放射性物质半衰期长、试剂盒使用寿命短、环境污染等弊端。通过有机—无机配位化合物合成与功能研究,首次研制合成了一种具有荧光性能、可用于稀土和蛋白质连接的新型双功能螯合剂——氯磺化邻三联苯(BTBCT),经红外、元素分析、核磁氢谱等表征,证明了BTBCT的结构,建立了BTBCT的合成路线和方法。项目组还出于对新螯合剂结构探索的需要,对有机—无机配位化合物的设计合成、构效关系与性能进行了研究,制备了多种中间体。并通过对该螯合剂与Eu3+离子、蛋白质形成的螯合物的吸收、荧光发射光谱及相关参数的测试,表明BTBCT具有双向连接功能。

该项成果不仅将对基因、蛋白组学研究和消除放射性污染、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肿瘤、遗传基因变异、重要病毒原体诊断等研究项目中具有实用价值。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