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三位发明家的创新故事:简陋实验室里别有异彩

2018.7.03

banquan13.jpeg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图为:发明家许可(右)在工地埋头创新试验。

“只要肯钻研,创新之光无处不在”“科技日新月异,创新场上也要争分夺秒”“搞发明,必须有破釜沉舟的勇气”……

这些朴实的言语、深邃的感悟,来自荆楚大地一群农民工发明家。他们在简陋的工地实验室里,凭借着刻苦钻研,改良工具、革新工艺,为企业和国家创造了不菲效益。

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深入长沙、黄石等地,进工地、下车间,感受农民工发明家艰难创新背后的汩汩脉动。

田天涛:创新之光无处不在

一个只有中专文化程度的建筑工人,凭着不懈的努力和钻研,自学成为高级机电工程师,拥有1项国家ZL、2项国家实用新型ZL,进行工艺、工序、工具等革新、改造13次,节省直接建筑成本上百万元。

他就是中建三局长沙会展中心项目高级机电工程师田天涛。

在他的眼里,创新并不高大上,只要你肯钻研,创新无处不在。

2012年冬季阴雨绵绵,他看到工地一边抽地下水,一边设法引流雨水,就自创了一套废水再利用系统:把施工现场的雨水、地下水、施工废水集中过滤回收,24小时全自动加压再供水。仅此一项,每月为项目节约开支1.5万元,同时还实现了环保节能。

平常迸发的问题和灵感,田天涛都一一记在本子上,闲暇时间就琢磨改进办法。“我闲不住,有空就爱瞎折腾。”对于自己的发明,田天涛总是谦虚地归功于“瞎折腾”。其实,每项发明的背后,都是他日以继夜不断学习、钻研的结果。田天涛的宿舍里有很多书,机械、强电、弱电等类型装了一大箱子。

去年,田天涛在夜间巡查时发现,夜间或雨雪雾天,由于视线模糊,群塔作业时,可能发生大塔吊臂挂碰相邻塔吊钢丝绳的事故。

为此,他一头扎进实验室,经过半个多月的“折腾”,发明了塔吊小车定位和垂直起吊警示系统,有效保障了塔吊施工安全。此项发明已申报国家ZL。

彭克难:创新场上分秒必争

“有的发明,我辛辛苦苦花了一年时间才研制成功,可很快就有更好的产品取代。”武汉塔子湖城中村改造项目机电工长、农民工发明家彭克难常常遭遇这样的尴尬。

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彭克难用智慧与双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大型工程项目的难题。他设计的多功能可移动式休闲驿站、超高层建筑施工临时供水自动增压系统等十几个小发明在工地上广泛应用,节约成本达600多万元。

虽然,发明了这么多实用性强的宝贝儿,但彭克难坦言:“它们中不少都走进了历史博物馆,有的甚至没有崭露头角,就被时间冲刷出局。”

数年前,彭克难研制了一种工地洒水除尘车,一举改变了建筑工人“舀水往地上撒”来除尘的窘境。但很快,这个发明就被更先进的工地喷淋系统所取代。“看到自己辛苦发明的宝贝被淘汰,真的很揪心。”彭克难蹙着眉头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太快,尤其是在建筑行业,你必须时刻努力,分秒必争。”“反过来思考,这也是一件好事”,彭克难也很释然,这是一个万众创新的时代,只有不断逼迫自己,才能发明出更多、更好的东西。

许可:成功往往是最后的坚持

\

从一名只有中专文凭的学徒工成长为巡查、监管着上亿元电器设备的武汉一家工程装备科技公司机电管理员,许可被业内誉为机械“神医”。

数年前,装有可编程控制器和进口变频器的智能型新式塔吊开始流行。当时,国外厂商实行严格技术封锁,塔吊发生故障只能找厂家维修。

看着同事揣着现金大半夜赶赴外地,找厂家买变频器的焦急模样,许可的心被深深震撼,“我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他坚定地说。

数月后,塔吊变频器又发生了故障。许可爬上塔吊,从中午11时一直调试到傍晚6时。一同登塔的工程师放弃了,许可一个人继续坚持着,1个月后,最终攻克难题,一举打破技术封锁,节约成本达300多万元。

将一个个新机械的上千种参数逐一导出、记录下来,在一次次尝试中,许可艰难前进。“有时,自己也觉得山重水复疑无路,但成功往往发生在最后一刻的坚持中。”许可笑言,不轻言放弃,这是他的人生信条。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