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流层大气化学源-受体模式及污染物跨界输送研究获进展

2022.2.08

  污染物的跨界输送问题是国际大气化学的研究热点,深入研究可为决策者提供可靠和具有价值的科学数据。

  由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叶倩、研究员李杰和王自发等发展了污染物跨界输送在线评估方法,在自主发展的全球大气化学模式GNAQPMS基础上,构建了全球对流层大气化学源-受体模式。该模式可在一次模拟中量化来自不同源区多种污染物的贡献,避免化学转化过程中非线性误差的引入。此外,研究根据2018年全年的高分辨率模拟结果评估了模式的模拟性能,分析了O3、非海盐硫酸盐、BC、PM2.5的全球源受体关系,并与HTAP报告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GNAQPMS模式可以较好地再现全球及区域尺度对流层O3、CO、气溶胶的空间分布及季节变化;地表O3传输距离较远,对下风向地区的贡献不可忽略,跨界输送解释了东亚、南亚、欧洲、北美约35-60%的地表O3浓度,欧洲生成的O3可以通过北冰洋输送到北太平洋,贡献约在5-7.5%;BC与本地排放直接相关,每个源区主要影响自身和周边地区;对于非海盐硫酸盐,在东亚、南亚、欧洲、北美的边界层中,跨界输送的贡献约占15-30%。模拟估算的BC和非海盐硫酸盐的输送量低于2010年HTAP报告的估算值,但O3结果基本在该范围内,该差异可能与不同的模拟年份、排放清单、垂直和水平分辨率以及研究方法有关。

  研究基于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和区域高精度大气污染模拟分系统开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Geoscientific Model Development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