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常用血细胞化学染色原理和临床意义(二)

2021.4.24

(5)中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的原理和临床意义

[原理]  中性非特异性酯酶包括醋酸AS-D萘酚酯酶(naphytholAS-D acetate esterase,NAS-DAE)染色和α-醋酸萘酚酯酶(α-naphythyol acetate esterase , α-NAE)染色。细胞内的α-醋酸萘酚酯酶(α-naphythyol acetate esterase , α-NAE)在pH中性的条件下水解基质液中的α-醋酸萘酚,释放出α-萘酚,进而与基质液中的重氮盐偶联形成不溶性的有色沉淀,定位于细胞质内酶所在的部位。

[临床意义]  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NAS-DAE染色属于中性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在鉴别白血病类型时需同时做NaF抑制试验。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原粒细胞NAS-DAE染色可呈阳性反应,且不被氟化钠抑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白血病性早幼粒细胞NAS-DAE染色为阳性或强阳性反应,亦不被氟化钠所抑制;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原、幼单核细胞NAS-DAE染色多呈阳性或强阳性反应,但能被氟化钠抑制;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阳性反应的单核细胞系白血病细胞能被氟化钠抑制,而粒系白血病细胞则不被抑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原、幼淋巴细胞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且不被氟化钠抑制。

(6)碱性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的原理和临床意义

[原理]  细胞内的α-丁酸萘酚酯酶(α-naphythyol butyrate esterase, α-NBE)在pH碱性条件下水解基质液中的α-丁酸萘酚,释放出α-萘酚,后者与基质液中的重氮盐耦联形成不溶性的有色沉淀,定位于细胞质内酶所存在的部位。本试验常用的重氮盐为坚牢紫酱GBC,形成的有色沉淀为红色。α-NBE主要存在于单核细胞中,其阳性产物能被氟化钠抑制,而其他细胞系列的阳性产物不能被氟化钠抑制。

[临床意义]  常用于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鉴别。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原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呈阴性反应,少数为弱阳性反应;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 原、幼单核细胞多呈阳性反应,能被氟化钠抑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原、幼淋巴细胞常呈阴性反应;多毛细胞白血病的多毛细胞呈弥散分布、颗粒细小的阳性反应,亦可见聚成半月形的粗颗粒,不被氟化钠抑制;恶性组织细胞病的异常组织细胞可呈阳性,但不被氟化钠抑制。

(7)酸性磷酸酶染色的原理和临床意义

[原理]  细胞内的酸性磷酸酶在酸性条件下,将基质中的磷酸萘酚AS-BI水解,释出萘酚AS-BI,再与重氮盐耦联,形成不溶性有色沉淀,定位于胞浆中。

[临床意义]

1)白血病类型鉴别  多毛细胞白血病的多毛细胞ACP染色呈强阳性或中度阳性反应,并耐L-酒石酸抑制作用;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原、幼单核细胞ACP染色为强阳性反应;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原淋巴细胞ACP染色常呈弱阳性反应;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原粒细胞对ACP染色反应不一;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的淋巴细胞ACP染色也可阳性,但可被L-酒石酸抑制,有助于与多毛细胞鉴别。

2)鉴别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ACP染色呈阳性反应,颗粒粗大、密集、局限性块状;B淋巴细胞ACP染色呈阴性反应,或为颗粒稀疏、细小的弱阳性反应。

3)戈谢细胞和尼曼-匹克细胞的鉴别

戈谢细胞ACP染色呈强阳性反应;尼曼-匹克细胞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

(8)酯酶双染色的原理和临床意义

[原理]  在同一张涂片上进行两种酯酶染色的方法称为酯酶双染色。多数采用一种特异性酯酶加一种非特异性酯酶染色,常用的有α-醋酸萘酚酯酶与氯乙酸AS-D萘酚酯酶双染色、α-丁酸萘酚酯酶与氯乙酸AS-D萘酚酯酶双染色等。反应的原理基本上同各自的染色原理,同一张涂片上的细胞要分别在两种不同的基质液中作用一定时间,最后复染、显微镜观察。

[临床意义]

酯酶双染色可同时观察两种不同的白血病细胞,因此在鉴别白血病类型方面明显优于单项染色。

1)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该染色法在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同一张涂片上可分别出现α-NBE染色和NAS-DCE染色阳性反应的细胞,甚至少数病例在单个细胞内同时出现以上两种酯酶染色的双重阳性反应,因此酯酶双染色反应在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诊断上具有独特价值。

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粒细胞白血病NAS-DCE染色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α-NBE染色则为阴性。

3)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α-NBE染色为阳性或强阳性反应,NAS-DCE染色为阴性,有助于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鉴别。

4)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NAS-DCE染色及α-NBE染色在淋巴细胞均呈阴性反应。

(9)骨髓铁染色的原理和临床意义

[原理]  骨髓中的含铁血黄素(细胞外铁)和中、晚幼红细胞胞浆中的铁蛋白聚合物(细胞内铁)经普鲁士蓝反应形成蓝色的亚铁氰化铁沉淀,定位于细胞内外铁存在的部位。正常人骨髓细胞外铁为+-++。铁粒幼细胞阳性率为19%-44%。铁染色(iron stain;IS)中的细胞外铁反映骨髓中铁的储存量,细胞内铁反映骨髓中可利用铁的量。

[临床意义]

1)鉴别缺铁性贫血与非缺铁性贫血,前者细胞外铁减少甚至消失,铁粒幼细胞的阳性率明显减低,铁颗粒着色浅淡。

2)有助于铁粒幼细胞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铁粒幼细胞贫血时铁粒幼细胞增多,且可见环形铁粒幼细胞,比例可达30%-90%。MDS的RAS型也可见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占幼红细胞的15%或更多),借此可与再生障碍性贫血鉴别。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