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实现“中国制造2025”主要是转变产业发展方式

2016.1.14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冯飞1月10日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指导、中国经济时报社主办的第七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发言时提出,工业领域今年所面临的形势压力仍然比较大,但同时今年也是《中国制造2025》全面实施的一年,《中国制造2025》最主要的是改变产业发展的方式。

  冯飞说,从整个制造业工业近两年发展的情况来看,确实像宏观经济一样面临着比较大的下行压力,主要还是结构性问题,包括产能严重过剩、有效供给不足、还不能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等问题。

  冯飞指出,从全球来看,又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集中在工业领域,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和制造业技术的紧密结合。有人称之为第三次产业革命,美国提出“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提出了“工业4.0”、英国提出“英国制造2050”、法国发布“新工业法国”计划、韩国提出了“制造业革新3.0”。全球面临着制造业领域新一轮激烈的竞争。

  “面对这样一个形势,2015年5月份,我国政府发布《中国制造2025》,主要还是强调互联网技术怎么和制造技术的紧密融合。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多位专家都在谈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很多是在工业领域当中体现,特别是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冯飞说。

  冯飞说,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要重点落实“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推进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冯飞认为,去产能现在正在加紧推进,主要还是通过产业重组和处置“僵尸企业”的工作去做。补短板一方面是发展一些和消费升级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工业的升级,也就是李克强总理讲到的要改善消费者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另一方面是在装备制造业领域满足投资需求,需要补短板。

  冯飞提出,实现《中国制造2025》主要是转变产业发展的方式,转变要从几个方面来规避风险。一是要有产业技术做支撑,过去的优势是靠低成本运作,现在的产业发展确实面临着竞争优势的重塑,当然有降低综合成本的问题,但同时也有创新的问题。“过去创新的来源通过技术引进,因为当时存在比较大的技术时差,技术引进倒是有一定的可行,但是随着中国产业技术的进步,技术时差的缩小,恐怕产业技术体系要在《中国制造2025》当中特别强调的,就是要建立制造业的创新中心,美国人在搞45个国家创新网络,《中国制造2025》也在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的建立。”冯飞说。二是要发展绿色制造。三是要由生产型制造向生产服务型制造转变,提高附加值,形成新的产业竞争力和发展的空间。

  “特别是十大重点领域当中,我们也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主要是针对装备制造业,如此一来,经过十年的努力,到2025年,我们有可能在全球制造业进程当中进入到强国的地位。”冯飞最后说。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