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无糖食品为什么会致癌?

2023.7.03

  据媒体报道,被广泛应用在无糖饮料、无糖食品中的常见人造甜味剂——阿斯巴甜,或将在今年7月被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癌症研究机构IARC列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

  人工制造的非糖甜味剂是“代糖”的一种,两个月来风波不断。在以往印象中,非糖甜味剂既有甜味又不含糖,是口感与健康兼得的“高性价比”添加剂。但今年5月,世卫组织指出,长期使用非糖甜味剂,成人患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风险会增加,建议不要使用非糖甜味剂来控制体重。

  此次关于阿斯巴甜的消息一出,更是引发舆论热议与担忧。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不宜过早对阿斯巴甜的危险性下定论,建议客观看待。

  科学看待代糖“危险性”

  6月29日晚,阿斯巴甜可能会被列为致癌物的消息一出,个别饮料厂商就迅速发布了澄清消息,强调自家产品不含阿斯巴甜。

  被推上风口浪尖的阿斯巴甜,真的那么危险吗?

  当前,世界卫生组织将致癌物分为1—4级。其中致癌等级比较高的1级、2级致癌物,就包括了很多人们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质。

  比如,香烟就是1级致癌物。

  “但并不是说你抽一根烟就会得癌症。是否得癌,跟吸烟的时间、剂量以及个人体质等都有关系。”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糖胖病逆转中心主任徐谷根说,抛开剂量谈危害并不科学,哪怕是致癌物,也是在摄入一定剂量的基础上才会致癌。如果阿斯巴甜真的被列为了致癌物,也是同理。

  他表示,现在还不宜过早地对阿斯巴甜的危险性下定论,需要等待世卫组织定级并且公布合理摄入剂量,建议客观看待。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认证需要经过严格的实验观察,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致畸性等。如果‘致癌’结论是真的,最大可能是之前的实验观察时间不够长,或者摄入剂量发生改变。”中山三院营养科主任卞华伟指出。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目前并没有临床证据支撑阿斯巴甜致癌,也没有明确摄入量是多少才会致癌。如果最终阿斯巴甜确定致癌,甜味剂的替代品也有很多,如罗汉果甜等,因此对世界范围内食品饮料格局不会影响很大。

  针对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舆论热议,国际饮料协会委员会(ICBA)在官网回应称,公共卫生主管当局应警惕这一观点,因为它与数十年来高质量的科学证据相矛盾,参考低质量的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可能误导广大消费者,期待对阿斯巴甜更广泛、更全面的食品安全审查。

  据了解,目前世卫组织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已在对阿斯巴甜的使用进行审查,审查会议开始于6月底,预计将于7月14日公布审查结果。

  长期过量摄入增加超重风险

  徐谷根介绍,按照提取方式,甜味剂主要分为非糖甜味剂和糖醇两大类,非糖甜味剂又包括天然代糖与人工代糖。其中赤藓糖醇、甜菊糖苷等是天然甜味剂,能够为人体提供一定营养素;而阿斯巴甜属于人工甜味剂,常见的还有安赛蜜、爱德万甜、三氯蔗糖等,它们不产生热量,也不能提供任何营养素。

  代糖应用广泛,并不意味着其就是100%健康的添加剂。

  徐谷根说,长期摄入代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容易增加人们超重/肥胖风险。而肥胖是2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和一些癌症的重要诱因,“虽然代糖不是糖,也几乎没热量,但作为甜味剂,摄入后容易刺激身体分泌更多胰岛素,增加食欲,让你吃得更多。而人工代糖如阿斯巴甜等,长期大量摄入会影响肠道菌群和消化,也会容易肥胖”。

  也有专家对长期食用代糖的影响发出提醒。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公开表示,从机理上来说,甜味剂让人感觉到甜味,却不能引起血糖的相应增加,属于对人体代谢系统的“欺骗”,这种长期多次的欺骗,容易造成代谢调控机制的紊乱。

  今年5月15日,世卫组织发布的关于非糖甜味剂的新指南就指出,建议尽量避免食用安赛蜜、阿斯巴甜、糖精等非糖甜味剂来控制体重或降低非传染性疾病风险,长期使用对身体没有任何益处。

  “根据不同的代糖分类,临床上比较推荐天然代糖和糖醇组合用,不推荐人工代糖。”徐谷根说。

  盲目戒糖不可取

  徐谷根将糖称为“人体的燃料”。既能为人体神经系统、心肌和肌肉活动供能,维持神经系统和心脏的正常功能,也对人体增强耐力、提高工作效率有帮助。

  不过,世界卫生组织一项研究表明嗜糖之害,甚于吸烟。这项调查显示,长期高糖饮食者的平均寿命比正常饮食者短10—20年。

  对此,卞华伟指出:“从医学角度来说,我们推荐的控糖是控制精制糖,比如白糖、红糖等。精制糖摄入后,可以被人体快速消化吸收,转化成为血糖,引起血糖波动,刺激胰岛素分泌,促进身体脂肪的合成,带来肥胖、血糖、血脂等方面的风险。”他解释,控糖一方面是控制精制糖的摄入,另一方面需要逐步改变爱好甜食的习惯,“否则一直对糖敏感,爱吃甜食,随着各类‘无糖’类产品问世,代糖的摄入总量会大大增加。”

  徐谷根表示,盲目戒糖不可取,科学控糖是关键。建议分为三步进行控糖。

  第一步要明确摄入食物的含糖量,通过看配料表、营养成分表和学习相关知识即可实现。

  专家提醒,很多标注“无糖”的产品不一定没有糖。在配料表中,即使没发现“糖”的存在,但蜂蜜、浓缩果汁等成分也含糖。

  第二步,要明确自己摄入了多少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每天摄入糖最好不要超过总能量摄入的10%,如果能控制在5%,对健康更有好处。通俗一点理解就是,普通人一天糖的摄入应控制在50克。

  第三步则是要自己制定合理的甜食计划。“科学控糖是健康生活的一部分,建议加强自律,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徐谷根说。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