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华中科技大学发表最新PNAS文章

2014.10.11

  在不依赖网格蛋白的内吞作用(CIE)中,蛋白是如何分选到胞内体并进行运输的呢?这个问题现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已经在CIE通路中鉴定了许多调控蛋白,但是仍然不了解这些蛋白的确切功能和作用机制。

  华中科技大学、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研究团队对CIE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在十月九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发表文章,向人们展示了胞内体小管(endosomal tubule)作为携带者在基底侧回收CIE货物的过程。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张蓉颖副教授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徐涛研究员。

  在多细胞生物的内吞研究中,线虫肠道是一个常用的模型。研究人员在线虫肠道中直接观察到了动态的胞内体小管。这些相互连通的管道,负责回收多种CIE货物,包括hTAC、GLUT1和DAF-4。

  进一步研究显示,缺乏SEC-10会破坏胞内体小管,形成多种环状结构。SEC-10在早期胞内体和回收性胞内体之间的中间阶段起作用。另外,胞内体小管对Rab GTPase RAB-10的失活也很敏感。

  这项研究指出,Rab GTPase RAB-10、SEC-10以及微管相互协调,形成了胞内体小管网络,有效回收特定的CIE货物。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