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青岛:全国食品药品最安全城市“渐行渐近”

2014.10.17

   今年食品药品安全治理行动开展以来,食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6.2%,保持在历史最高水平;从最近对治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来看,群众满意度达到77.89%,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青岛经验先后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省政府推广。强有力的监管,正在有效捍卫着800多万青岛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顶层设计: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

   市政府确定,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要担任本级政府食安委主任,至少每双月听取一次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并制定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目标考核办法》,把各级政府履职情况纳入目标考核。制定了《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行政责任追究办法》,启动目前为止最为严厉的问责机制。据此办法,各区(市)人民政府有10种情形之一的,对有关责任人视情给予责令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诫勉谈话或警告、记过或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撤职直至开除处分。办法还规定,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瞒报、谎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在监管执法或食品安全事故查处过程中收受贿赂的,参与、包庇或纵容食品安全违法犯罪三种行为之一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开除处分;对于10种情形,给予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诫勉谈话或警告、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撤职直至开除处分。通过严肃工作问责,将紧箍带在各级党政“一把手”头上,倒逼各级责任主体认真履职。

   主要领导重视了,顶层设计科学了,全市相关的行政资源配备得到优化,行政效能大大提高。

   体制改革:从“九龙治水”到“一家管”

   食品的多头管理,一直被广为诟病,并被形象地戏称为“九龙治水”。权责不清、互相推诿、存在监管空白……体制机制上的“不科学”,成为长期以来制约食品安全水平提升的瓶颈。

   要想治愈沉疴,必须用药除根。

   去年年底,青岛用了短短数月便完成了市级层面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工作,新组建的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开始运作,这一新机构整合了原来的市食安办、质监局、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并加挂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既承担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安全监管职能,又承担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的综合协调职能。也就是说,往后,食品从生产到流通,到端上市民餐桌,这些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全部由新组建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来履行。自此,青岛初步形成了食品安全“一家管”的局面。

   此外,这次改革还极大地加强了基层监管力量。据了解,我市原来在乡镇和街道办事处一级没有专职的食品药品监管力量,处于无机构、无人员、无经费的“三无”状态,基层监管比较薄弱。此番改革,青岛市食品药品监管队伍从684人增加到1612人,增加136%;其中,有1350人配备到区(市)执法一线,占总人数的83.7%,区(市)执法力量比体制改革前增加了2.7倍。在镇(办)一级,全市建立了136个监管所,每所配备5名以上监管人员,最高的所达到12人。针对城阳、抚顺路、华中路三大批发市场农产品销售量占市区80%的特点,还在三大批发市场设置了监管所,实施专人驻场式监管,这项创新改革措施得到了国家和省的高度认可。在村(居)一级,全市6000多个行政村和城市社区都明确了1名协管员,把监管触手延伸到了最基层,织密筑牢了监管网底。

   青岛的监管体制改革工作,无论从机构设置还是从人员配备,从职能整合还是创新突破,都走在了全省前列。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