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实验室分析仪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系统结构原理

2022.1.24

在现代仪器中,辐射的检测由光电转换器完成。光电转换器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为对光产生响应的光检测器,利用光电效应使透过的光强度转换成电流进行测量,如 硅光电池、光电管、光电倍增管以及硅二极管;另一类为对热产生响应的热检测器,利用辐射引起的热效应来测量辐射的强度,如真空热电偶、热电检测器等。由于红外区辐射的能量低,很难引起光电子发射,常采用热检测器。光电转换器输出的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显示或记录。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检测器有光电池、光电管和光电倍增管,光电池易“疲劳”,用强光长时间照射时,灵敏度会下降,一般仅在低端仪器中使用。最近几年还出现了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和电子计算机组成的光学多道检测装置。

 

1) 光电管

光电管是由一个阳极和一个表面镀有光敏材料的阴极组成的二极管。当阴极被光照射时,能够发射出电子,照射光越强,发射的电子越多。两极间有一定电位差时,发射出的电子流向阳极而产生电流。光电管有很高的内阻,产生的电流很容易被放大。目前,国产光电管有紫(蓝)敏光电管和红敏光电管,前者用于波长200-625m,后者用于波长625-1000nm。与光电池相比,光电管具有光敏范围宽、灵敏度较高和不易“疲劳”等优点。

 

2)光电倍增管

光电倍增管的原理和光电管相似,结构上的差异是在阴极和阳极之间增加数个倍增极(C一般是9-11个),各增极的电压依增高,阴极被光射后发射出电子,电子被电位较高的第一倍增极吸引加速,撞击第一倍增极后,每个电使该倍增极发射出数个新的电子,这个过程称为电子倍增。经第一倍增极倍增后的电子又被电位更高的第二倍增极吸引并加速,撞击第二倍增极发射出更多新的电子如此反复的电子倍增过程,使发射的电子数大大增加,最后被阳极收集,产生较强的电流。因此,光电倍增管可显著提高仪器测量的灵敏度,是目前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中最常用的检测器

 

image.png

3)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

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是一种对光子有响应的检测器。是在晶体硅上紧密排列一系列光二极管的检测器,采用同时并行的数据采集方法。

 

它是由硅片上形成的反相偏置的p-n结组成。反向偏置造成了一个耗尽层,使该结的传导性几乎降到了零。当辐射照到n区,就可形成空穴和电子。空穴通过耗尽层到达p区而湮灭,于是电导增加,增加的大小与辐射功率成正比。光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每平方毫米含有15000个以上的光二极管。每个二极管都与其邻近的二极管绝缘,它们都联结到一个共同的n型层上。当光二极管阵列表面被电子束扫描时,每个p型柱就连接着被充电到电子束的电位,起一个充电电容器的作用。当光子打到n型表面以后形成空穴,空穴向p区移动并使沿入射辐射光路上的几个电容器放电。然后当电子束再次扫到它们时,又使这些电容器充电。这一充电电流随后被放大作为信号。光二极管阵列可以制成光学多道分析器。

 

快速光谱采集是此类检测器的技术特点。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