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法律如何执行 乃当务之急

  食品安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涉及体制、管理,又需要大量艰苦的科技攻关,而我国的研究刚刚起步,在基础科研方面投入不足,研究基础很薄弱。

  面对不断曝光的问题食品,消费者很无奈,专家其实也有不少苦水。“如今制度的关键,已不是如何去制订标准和规则,而是如何保障标准得到贯彻。比如我国现有的《食品卫生法》,仅对104种农药在粮食、水果、蔬菜、肉类等45种食品中规定了残留量,总含291个指标,而国际食品法典对176种农药在375种食品中规定了2439条农残指标,问题是,我国的291个指标有多少得到了落实。”一位长期从事食品安全研究的业内人士如实说。

  有关人士认为,中国在食品卫生领域的监测水平还处于对“食源性疾病”(各种食物本身所携带的致病微生物导致的疾病)的研究水平上,要达到更高层次的食品安全监测则有相当的难度。例如,关于“吊白块”如何致癌?多大量致癌?在哪些人群中更易致癌?在哪种食品中更易致癌?国家各部门都由于资金、技术等条件所限,无法做出更深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