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常见的疼痛研究模型及方法(五)

2020.6.22



为了解决前述模型存在的问题,本模型将高浓度的福氏佐剂(含有300mg结核菌素)直接注射到大鼠后肢踝关节腔中(注射体积为0.05ml),从而导致一个具有急性、慢性两相的高度局限的关节炎症。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将50毫克灭活结核菌素加入由6ml石蜡油、4ml生理盐水和1ml吐温80组成的混和物中,充分混和并在120°C下高压处理20分钟。然后冷藏保存,至使用前加温并彻底混和。 

注射时,在麻醉下将动物后肢踝关节伸展,在外踝后的凹陷处刺入注射针头,然后转向足趾方向,在胫骨、腓骨和距骨之间的缝隙处刺入踝关节囊。刺入大约3mm时可体会到落空感,此时推注福氏佐剂。若确实刺入关节囊,则在推注0.05ml之后将感到极强的阻力。 

该模型在注射后第1周内出现急性炎症,以红肿、体重增长减慢、直立行为减少和运动减弱为特征;第3周开始出现慢性炎症。痛行为表现为探索和直立行为显著减少,PWT显著降低而呈现痛敏状态,运动减弱现象也进一步加重。此时屈、伸关节评分(将动物肢体作被动屈伸,屈曲时出现缩腿反应为1分,出现嘶叫也为1分,共2分,反复5次计算总分;伸展时亦做同样评分)也显著增高,提示存在明显的痛敏。 

小结 

如上所述,在三类关节炎模型中,多发佐剂性关节炎的发病率较低,动物全身病变较为严重,且常涉及其它系统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对于神经系统功能研究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这种模型也常受到国际动物保护组织的批评。单发性关节周围炎模型制作简单,发病局限,但炎症持续时间较短,可用于短期疼痛的神经机制研究,但作为长期的慢性痛模型并不适当。单发佐剂性关节腔炎模型持续时间长,其临床症状比较易于定量研究,且发病只局限于关节局部,是一种进行长期慢性炎症痛状态下神经系统功能改变的理想模型。 

神经痛模型 

神经源性痛指由外伤或疾患导致的外周神经、脊髓背根、脊髓或脑内某些区域的病损所致的疼痛。它具有几种不同类型的特征性异常痛感觉。自发痛最为常见,可能是持续的表面灼痛,或深部的酸痛;也可表现为电击样的发作性痛。患者常表现为对热、冷及机械刺激的痛敏和痛觉异常(指将通常的非痛刺激感受为疼痛)。神经源性痛的机理不明,临床治疗效果也常不令人满意。 

由于临床症状的千变万化,对神经源性痛进行临床研究是很困难的。因此,在实验动物身上重现这种状况对于有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人们已经制备了几种有关的动物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几种神经源性痛。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神经源性痛模型 

在人类,脑和脊髓某些部位的损伤可导致中枢性疼痛。现在已知所谓“丘脑痛”是由于丘脑、脑干或皮层损伤(一般是由于脑血管意外)造成的;但在动物模型中类似情况的研究相对较少。 

脊髓损伤也可以导致严重的神经源性痛。目前有两种有关的大鼠模型。应用得最多的是Hao等提出的光化学损伤模型。动物在麻醉下做一侧颈静脉插管。然后在背部中线切开皮肤,暴露T8-T12节段的椎体。将Erythrosin B染料溶解在生理盐水中作静脉注射,在5分钟内达到32.5mg/kg体重的剂量。注射后,动物立即置于波长为514.5nm的氩离子激光照射之下,将刀口形激光束对准T10节段椎体(相当与脊髓T11~12)照射1、5或10分钟。所用的激光为平均功率0.16瓦,频率500赫兹的脉动激光(最大锋功率2.4瓦)。为避免组织过热,用最大风速为6米/秒的电风扇尽可能靠近脊柱(距离约5mm)开动。照射期间用加热板将动物体温控制在37至38°C之间。此处理可导致血管内的光化学反应,导致脊髓缺血性损伤。照射之后动物出现明显的异常痛觉,轻触即可导致动物嘶叫,轻刷体侧即可引起明显激惹。在此期间用von Frey毛所引出的机械压力嘶叫阈明显降低,部分动物还出现自发嘶叫。这种异常痛觉可持续数小时至数日。异常痛觉的程度及持续时间与照射时间没有明显关系。而且尽管照射1分钟并无可见的脊髓损伤,异常痛觉仍旧出现。该模型的异常痛觉在照射后4小时可为2mg/kg**所消除(与假手术动物的一过性异常痛觉现象相同),但24~48小时之后即使用较大剂量**(5mg/kg)亦无法消除异常痛觉。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