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男性科研人员更容易学术造假?这篇美国研究报告这样说

2020.12.31

  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篡改数据和剽窃三种行为。学术不端行为在世界各国、各个历史时期都曾经发生过,但是像中国当前这样如此泛滥却是罕见的。

  不仅表现在违反者众多、发生频繁,各个科研机构都时有发现,而且表现在涉及了从院士、教授、副教授、讲师到研究生、本科生的各个层面。目前尚不清楚学术不端人员的男女比例。

  2013年1月22日,美国研究人员在" mBio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Males Are Overrepresented among Life Science Researchers Committing Scientific Misconduct"的研究,报告显示,在生命科学领域,男性研究人员更容易出现学术不端行为。

  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研究诚信办公室ORI的数据后发现,1994年至今,美国生命科学领域共有227人因学术不端行为受到惩罚,其中66%为男性,远超生命科学领域男性研究人员的比例。

  此外,在美国大学从事生命科学研究的教职员工中,男性比例为70%,但在出现过学术不端行为的此类人员中,男性比例达88%。

  绝大多数不端行为的教师中,男性占88%,而博士后占69%,学生占58%,其他研究人员占43%。但是,ORI所调查的几乎所有不当行为案例都涉及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其中,男性学员中从事不当行为的比例要比根据生命科学学员的性别分布所预测的要大。

不当行为的科学家的性别分布

  研究人员还发现,学术不端行为在职业生涯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发生,刚入行的“菜鸟”和入行较久者均有涉足。数据显示,在因学术不端行为而受惩罚的人中,学生等“菜鸟”级别的人占比约40%,而教职员工等入行较久的人占比约60%。

随时间推移犯有不当行为的科学家的性别分布

  总而言之,研究强调了两个观察结果:首先,不当行为是从受训者到高级科学家的连续过程中分布的。其次,在行为不端的科学家中,男性的比例过高,对于高级科学家来说,性别比例的偏差最为明显。

  学术不端行为败坏科学界的声誉,阻碍科学进步。学术的意义是求真,探求真理本来应该是每个学者的崇高职责,诚实也应该是治学的最基本的态度。

  如果科学界的声誉由于学术不端行为的频发而受到严重损害,败坏了科学研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那么必然会阻碍科学的进步,因为做科学研究是需要全社会的支持的,需要有科研资金的提供,需要有一个比较好的科研环境的。没有了这些因素,科学就很难发展。

  论文链接:

  DOI:10.1128/mBio.00640-12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