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曹雪涛院士最新综述介绍区域免疫

2013.1.05

  “核心刊物” 迎来了新期刊:科学通报,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这两份期刊均是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我国学术期刊中的知名品牌,被国内外各主要检索系统收录,如国内的《中国科学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等;美国的SCI、CA、EI,英国的 SA,日本的《科技文献速报》等。目前针对每期的重点内容,生物通将展开详细推荐,欢迎读者共同参与……

  生物通报道:曹雪涛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免疫学家,曾在树突状细胞的免疫学和肿瘤的免疫与基因治疗研究方面获得重要成果。近期《科学通报》特邀请了曹教授就“组织器官的区域免疫特性与疾病机理研究”方面进行综述介绍,指出了主要组织器官的区域免疫特性对于疾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是免疫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人体免疫器官主要分为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和黏膜免疫系统)和众多尚未列为免疫器官而又独具免疫特性的器官/组织(如肝脏、脑组织、母胎界面、骨组织等)。尽管传统的免疫系统——“专职免疫器官/组织”(主要指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在整个免疫应答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也是众多免疫学家研究的主体, 但是主要疾病的发生区域并不在这些“专职免疫器官/组织”,而主要发生于黏膜免疫系统和其他“非专职”免疫组织存在的器官/组织。

  近年的研究表明, 以往以血液和骨髓为主体的免疫学研究数据,与肠、肺、肝、胰、子宫、肾等称为黏膜免疫系统组织器官的免疫学特性存在巨大区别,更与尚未列为免疫器官而又独具免疫特性的器官/组织(如肝脏、脑组织、母胎界面、骨组织等)的特性相差甚远。这些“非专职”的免疫器官/组织由于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微环境,含有独特的免疫细胞亚群和功能分子,构成了独特的区域免疫学特性,并与所在区域的器官/组织的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

  但是目前多数“非免疫”组织器官的区域免疫特性及其疾病机理、“专职免疫”器官与“非免疫”器官间的区域免疫特性的关系,以及循环免疫系统对主要组织器官的区域免疫特性形成的关系,均缺乏系统研究。曹雪涛院士指出,对这些组织器官的区域免疫学特性、细胞分子调控网络进行基础性、前沿性的先导研究,揭示与重大疾病的内在联系,寻找新的免疫治疗靶点,是占领免疫学研究制高点的极好契机。

  近年来这一领域国内学者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中国科技大学、中山大学、解放军第302 医院、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等单位在肝脏免疫学研究方面奠定了一定的国际地位, 近5年在肝脏病学科著名的刊物Hepatology发表论文近30篇, 其中中国科技大学田志刚研究小组率先提出“肝脏同时是一个天然免疫器官”, 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多次受邀在国际会议作学术报告, 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8)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广州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解放军总医院、南方医科大学、解放军南京军区总医院、四川大学、山东大学等单位在肺脏、肾脏、肠道、血管血液等组织器官的免疫学研究方面也有较好积累。

  这篇文章还从肝脏,肺脏,肠道,脾脏、外周淋巴结的区域免疫特性等方面介绍了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国内在这些领域中的优势和劣势。

  文章最后指出,组织器官的区域免疫特性与疾病机理的研究,将免疫学的重大基础研究(区域免疫特性)与国家的重大需求(重大疾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适时组织并支持这方面的研究,有可能对某个或某些器官/组织的免疫学性状进行新的解释,发现新的特定功能的重要免疫细胞或亚群,发掘新的功能分子或免疫干预靶点,并阐明各主要器官/组织所发生的各类疾病的精细免疫学机制,从而为从根本上防治这些疾病奠定基础或研制出可行的治疗途径。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