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头脑风暴|第十七届POPs论坛圆满闭幕 明年贵阳再相聚

2023.5.18

  2023年5月17日-18日,第十七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暨化学品环境安全大会(以下简称“第十七届POPs论坛”)在山青海碧的青岛召开。(相关链接:群英汇聚 第十七届POPs论坛共研新污染物治理与健康环境)本次论坛聚焦“新污染物治理”,以“新污染物治理与健康环境”为主题,邀请国内外政产学研各领域专家共话新污染物治理新篇章,吸引了来自国内外从事POPs、化学品环境安全及相关工作的专家学者、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等900余位业内同仁参会。分析测试百科网作为本次会议的合作媒体,进行跟踪报道。

  18日下午,第十七届POPs论坛的大会报告和闭幕式召开,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委会委员、中科院广州地化所研究员张干,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委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戴家银教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委会委员、清华大学邓述波教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委会委员、暨南大学陈达教授分别带来精彩的演讲报告,吸引现场参会人员争相提问,现场氛围十分热烈。

105659_202305182230527.jpg

报告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委会委员、中科院广州地化所研究员 张干

报告题目:环境大气POPs监测与研究展望

  POPs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长期挑战,《公约》名单在持续扩展。具有POPs性状的有机化学品,数量繁多;而非故意生产排放POPs (UPs)则来源复杂,控制难度大、成本高;固体废弃物(如电子垃圾)的不当处理也向环境中了高强度排放POPs ;还存在POPs在环境和机体中的二次转化及二次排放等。

  张干研究员分享了多个近期研究案例。我国城市大气中的多氯联苯(PCBs)研究是从国家尺度进行源解析研究。研究对我国28个城市,13类排放源中的PCBs进行了全谱分析,建立了覆盖209种PCBs的源成分谱。通过研究发现,UP-PCBs已成为我国大气PCBs的主导源(>60%),主要来自有机颜料生产和热工业活动/燃烧;另外,电子垃圾来源的PCBs仍不容忽视。

  量化区域生物质燃烧对大气POPs的贡献(二次排放来源)研究发现,对生物质燃烧标志物(左旋葡聚糖等)和POPs进行PUF-PAS同步监测区域尺度上,生物质燃烧对中南半岛大气oCPs、PCBs的贡献为9.3%。珠三角POPs (OCPs)管控效力的量化评估研究是基于反向模型估算,发现现有评估区域POPs管控/履约效力的方法,观测浓度和Bottom-up估算的区域排放量存在不足。

105659_202305182230525.jpg

报告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委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 戴家银教授

报告题目:新污染物的筛查识别、健康效应及科学替代

  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因其性质独特而不可或缺。全氟化合物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关注的议题之一。在我国,自2008年起,涂料行业中的PFOA被列入“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产品名录;2011年,我国继续淘汰含有PFOA的油漆及生产中的含有PFOA的乳化剂,并鼓励开发和应用PFOA替代品;2013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修正案,要求到2020年,基本淘汰PFOS/F;2016年,国家三部委发布了《国家鼓励的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品目录(2016年版)》,在重点行业优先开展PFOS/PFOA削减和淘汰;2017年将其列入《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第一批)》;2020年,PFOS及其盐类相关化合物被纳入《中国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名录》,并明确规定相关的允许用途。

  典型区域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人群PFASs暴露途径分析研究发现,食物摄入是人体暴露PFAS的主要途径(占99.5%);经由食物消费摄入PFASs主要来源于谷物(46%),其次是蔬菜(26.5%)。典型区域人群每日摄入量超过PFOA和HFPO-DA安全上限。

  PFAS暴露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联性研究等发现,PFECA与肝肾功能损伤、生殖发育异常存在关联;HFPO-TA毒性强于PFOA,并非合适PFOA替代品,推荐使用PFO3OA。

105659_202305182230526.jpg

报告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委会委员、清华大学 邓述波教授

报告题目:我国PFAS控制实际需求及技术挑战

  2021年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明确指出,现阶段主要关注的新污染物有全氟化合物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和微塑料。PFOS、PFOA和PFHxS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高毒性和长距离迁移性,被《斯德哥尔摩公约》列为管控的氟代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邓述波教授分享了多个研究案例,包括饮用水中PFAS污染去除需求及吸附材料的选择等。PFAS控制技术中,其分离技术包含吸附、浮选、混凝、膜分离等;降解技术涵盖氧化、还原、超声化学、等离子体、电子束、水热降解、生物降解等。改性活性炭吸附去除镀铬废水中的PFAS中试研究表明,改性活性炭吸附+过硫酸氧化能去除镀铬废水中PFAS。

105659_202305182230523.jpg

报告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委会委员、暨南大学 陈达教授

报告题目:暴露组学——技术进展与应用研究

  陈达教授从暴露组学及技术需求、发展暴露组学技术体系、暴露组学与妊娠糖尿病(GDM)这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暴露组学与妊娠糖尿病(GDM)研究中,通过多中心验证显示血液和尿液中检出11类100余种环境污染物或代谢产物。研究发现,环境污染物混合暴露显著增加GDM患病风险,全氟化合物在混合暴露效应中呈现主要作用;孕早期PFAS暴露可能通过干扰脂质代谢诱导GDM发生,特定脂质分子可能成为孕早期PFAS暴露诱导GDM发生的关键生物标志物。

   陈达教授总结了暴露组学未来应用,全景式描述外暴露与内暴露对于健康风险的综合影响与贡献;能动态刻画暴露的时空变化趋势、人群特异性及敏感窗口;多组学结合测定与疾病相关的暴露因子及生物标志物有利于预测及干预。

  第十七届POPs论坛闭幕式

  第十七届POPs论坛闭幕式上,主办发颁发了“POPs论坛2023·联众行WELLINGTON杯优秀研究生报告奖”及“POPs论坛2023·联众行WELLINGTON杯优秀研究生墙报奖”。

105659_202305182230522.jpg

获奖人员名单

105659_202305182230331.jpg

获奖人员合影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委会秘书长、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研究员王斌总结本届POPs论坛,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刘方上台致辞并预告POPs论坛2024。

105659_202305182230524.jpg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POPs专委会秘书长、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副研究员 王斌

  王斌回顾了历届POPs论坛和新污染物论坛情况,分享了本届POPs论坛的概况。POPs论坛共接受443篇论文,举办4场大会报告共9个报告,举办20场分会报告共304个报告,其中包括130个研究生报告;另展示76个墙报论文。

105659_202305182230521.jpg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刘方上台致辞

  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将主办第十八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暨化学品环境安全大会(POPs论坛 2024),希望各位参会人员能于明年五月再聚贵阳。

  第十七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暨化学品环境安全大会(POPs论坛 2023)至此圆满闭幕,本届POPs论坛的成功召开离不开各个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及协办单位的倾力支持,及各位报告人的分享和每一位志愿者的帮助。明年五月,贵阳再相聚!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