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关于胸部生物阻抗法的原理及方法介绍

2022.11.01

  原理及方法 TEB利用心动周期中胸部电阻抗的变化来测定左心室收缩时间和计算心搏量。其基本原理是欧姆定律(电阻=电压/电流)。1966年Kubicek采用直接式阻抗仪测定心阻抗变化,推导出著名的Kubicek公式。但应用Kubicek 公式测搏出量(SV)却明显升高,这显然与临床表现不符,故1981年Sramek提出对Kubicek 公式加以修正。修正后的公式为:SV= (Vept.T.△Z/sec)/Zo式中Vept是高频低安培通过胸部组织的容积,T为心室射血时间。Sramek将该数学模式储存于计算机内,研制成NCCOM1~3型(BOMed)。NCCOM操作简单:8枚电极分别置于颈部和胸部两侧,即可同步连续显示HR、CO等参数的变化。它不仅能反映每次心跳时上述各参数的变化,也能计算4、10秒的均值。但易受病人呼吸、手术操作及心律失常等的干扰。近几年诞生了更先进的阻抗监测仪, 利用修正的Kubicek公式及微机联机的Rheo心排血量仪(Rheo Cardio Monitor),其主要改进之处在于通过对生理阻抗和心电信号的同时分析使左心室有效射血时间(ELVET)测定的准确性提高。它共配备6个电极, 其中两个电极粘于颈部两侧, 两个电极粘于剑突水平胸两侧腋中线, 另两个电极分别粘于前额和左下肢膝下。测量周期为10s, 测量准确性和重复性都较佳。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麻醉科对16名冠脉搭桥病人进行CO监测,并与有创CO及呼出、部分重吸气体中CO2测量CO(RBCO)进行比较,相关系数分别为0.85(n=180)和0.87(n=118)。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