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新世纪癌症研究的突破

2007.7.24

2 癌症诊断的发展

癌症的诊断在抗癌战役中的发展比不上癌症的基因分子生物学研究,在5 年之内,科学家将研制出多种癌症的早期诊断方法,期望在癌症的萌芽阶段将癌瘤控制。今后诊断的发展只需简单验血就能发现多种癌症。或用基因芯片可以在只有几个癌细胞出现时就能诊断出来。《Science》杂志刊登了有关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家早期诊断癌症的报告,他们用一种新式光学探测技术以光散射波谱学为基础,能在上皮细胞中发现癌症早期的变化。该技术和常规癌症检查法及内窥镜联合应用可以诊断癌症。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最近报告了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 可检测宫颈癌癌前病变和癌变。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微生物系的研究人员发现EB 病毒的BRLF1 基因可用于鼻咽癌诊断。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报告在结直肠癌病人粪便的脱落细胞中检测P53、BAT26 和K-RAS基因突变可诊断大肠癌。

上海市开展癌症的早期发现工作很有成效,其中对胃癌、肝癌、大肠癌及乳腺癌的早期发现率分别为50%、70%、19.7%和40%。他们在高危人群中推行了大便隐血试验、甲胎蛋白试验、钼钯摄片等能够发现早期癌症的手段,90 年确定胃癌高危人群9969 人,99 年查出160 人,95 年推广早期发现大肠癌方法,5 年中早期发现率逐年提高,1981 年开始了肝癌高危人群筛查共2 万人,肝癌检出率达到0.47%。

日本的九州大学生物防治医学所的研究人员从患者的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中的分别抽取一种与蛋白质合成密切相关的核糖核酸物质,涂上荧光色素,然后滴到芯片上。如果癌细胞已经扩散,遗传基因与涂在核糖核酸上的荧光色素发生反应,使发光变得更强。通过测定发光强度,将它与正常细胞比较,。就可以得知癌细胞的扩散。在日本用DNA 芯片诊断癌症尚属首创。日本DNA 研究所已研制出一种能够检测白血球基因的DNA 诊断芯片,芯片上装有与白血病有关的排列顺序2200 个基因和800 个短片段。该所计划使用这种诊断芯片探明未知基因的作用,弄清白血病的发病机理及研究治疗的新方法。日本的一家公司成功研制了一台早期诊断乳腺癌的电脑辅助设备可发现90%的乳腺癌。在分析乳腺X 线数字化成像后该系统在电脑屏幕上发现癌瘤。

3 癌症的治疗

3.1 基因治疗

基因治疗在新世纪里仍然是一个治疗的有力武器,其重点放在实验室研究上,加强基因导入系统和基因表达的可控性研究以及寻找更为有效的“目的基因”是肿瘤基因治疗的战略重点。在2001 年里有报导新载体系统传递基因到宿主的癌细胞中:

(1)红细胞可担当抗癌生物导弹 Ulste 大学科学家发现用人体的红细胞可以作为生物医学上的“巡行导弹”抗癌,在超声波指导下红细胞运载药物准确地靶向肿瘤部位。该项新技术副作用最小,应用于癌症极有价值。以往红细胞运载药物都没有成功,该研究者发现红细胞对光敏感,当超声波聚集在需要药物的组织部位,红细胞运载药物先入血流再到达超声波下的部位释放药物,直接到达病变细胞中而周围正常组织不受影响。如果红细胞运载药物在人体临床试验能够成功,就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2)美国科学家Ket 等采用双岐杆菌作为肿瘤基因治疗的释放系统,双岐杆菌具有肿瘤定向特异性,没有明显毒性,能抑制肿瘤生长。将人体内皮抑素基因导向载体双岐杆菌可靶向血管治疗肿瘤,其特征是血管内皮细胞基因稳定,转导人内皮抑素基因双岐杆菌靶向作用明显。不产生耐药性,无明显副作用,可与几种血管生成药物共享,也可与其它常规肿瘤治疗联合使用。

(3)用电激法将IL-12 导入结肠癌和肾癌治疗
有效 日本Shionogi 医学科学研究所报告,采用一种新的基因转移技术电激法EGT,由质粒将IL-12 导入小鼠皮下的CT26 结肠癌模型中,作者建立了两个IL-12 表达系统:质粒编码的IL12p40 亚单位和质粒编码的IL12p35 亚单位联合转移系统,另一个是质粒表达的IL12p40-p35 融合蛋白单受体系统。这两个转移系统都明显抑制CT26 肿瘤的生长。免疫组化分析IL-12EGT 治疗肿瘤可提高CD8(+)细胞浸润到肿瘤组织。而逆转彔聚合酶链反应确实能增加γ干扰素治疗肿瘤的表达,这一发现说明IL-12 基因EGT 法可发展成有效的抗癌基因疗法。

(4)日本科学家采用高分子材料聚乙二醇和聚赖氨酸构成长度20-30 纳米的链条代替病毒作载体,动物试验表明可提高药物的安全性,由于聚赖氨酸带正电,容易被带负电的DNA 所吸附,不易被分解。

旧金山加州大学的科学家报告,在人类端粒酶RNA 模板上插入少量的突变片段能阻止肿瘤细胞增殖,并不破坏正常细胞的端粒活性。在以往的端粒酶实验研究中,抑制细胞增殖使正常的端粒完全失去活性。在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细胞系人类端粒酶RNA 突变模板低水平表达导致细胞生存力下降并且凋亡明显增加。正常细胞不出现端粒缩短或失去活性。种植于小鼠的人类乳腺癌细胞也表达突变的端粒酶RNA,小鼠生长率下降。此项研究还有待于证明能否
用于治疗活的动物,最终用于人体,因为像其它实验一样,该治疗对正常细胞也有毒性。

英国著名的癌症专家(P53 基因的发现者)大卫林尔教授认为,预计在20 年内,基因治疗不可能成为西医的第四种癌症治疗手段。因为将有关的基因成功植入每个癌细胞内的临床实验面临着最大的困难。目前较适合的基因治疗的癌症有肝癌、前列腺癌、肺癌。不适合的癌症有宫颈癌和乳腺癌。从实验到临床的失败,基因转换比较薄弱,运载系统缺乏有效性,基因表达特征不受控制以及发生意外的副作用等都标志着癌症的基因治疗尚未成熟。

3.2.免疫治疗

癌症的免疫治疗是生物治疗极为活跃的领域,而肿瘤疫苗的研究在世界各国正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

3.2.1
美国加州Stanford 大学科研人员最近报告,一种新的癌症疫苗在早期试验中可促使人体增强抗癌能力。这种新的方法是将常见癌症(如肠癌)的标志物癌胚抗原CEA-a 蛋白稍作改变,使人体免疫细胞可识别外来抗原从而产生杀伤肿瘤的反应。研究人员对12 例进展期结肠癌和肺癌病人采用新药增强免疫细胞抗肿瘤杀伤力,然后观察接种改造CEA 蛋白的病人的免疫细胞,其免疫力增强2 倍。其中7 例有明显的免疫反应,5 例癌症有所改善。该疫苗副作用较轻微。

3.2.2
肿瘤特异免疫和抗血管生成剂联合制成DNA 疫苗Johns Hopkins 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报告,特异性抗原免疫治疗和抗血管生成治疗形成了癌症治疗的两大战略。联合两者机制的创新方法将产生最有效的抗肿瘤效果。研究人员采用已经证明能提高MHCⅠ类分子表达并显示有抗血管生成效果的卡网霉素(CRT)。CRT 连接到仿真肿瘤抗原HPV-16E7,发展成DNA 疫苗。研究发现,与接种野生型E7 DNA 或CRT DNA的小鼠相比,将CRT/E7 DNA 接种到C57BL/6 小鼠真皮内显示出E7-特异性的CD8(+)T 细胞活性增加的先兆,并且改善了抗E7 表达类肿瘤的抗肿瘤效果,与野生型E7 DNA 相比,CD4 /CD8双重丧失的C57BL/6 小鼠和免疫缺失(BALB/c nu/nu)的小鼠接种CRT/E7DNA 或CRT DNA 疫苗,明显可见肺癌结节减少。抗血管生成方法联合抗原特异免疫方法有希望成为癌症的治疗方法。

3.2.3
加拿大McMaster 大学最近研究出联合疫苗(血管生成抑制剂和免疫刺激因子IL-12)导入乳腺癌小鼠体内,使小鼠所有肿瘤生长衰退,完全缓解率达54%。这种抗血管生成-免疫治疗疫苗可用于多种实体肿瘤,该方法毒性低且副作用少。

3.2.4
杭州市第一医院完成的基因疫苗治疗肺癌的实验研究,采用新鲜肺癌细胞作免疫原从多株单克隆抗体中筛选了一株具有高亲和性、高特异性抗人肺癌细胞株,制成新型肺癌疫苗。该疫苗注入实验小鼠后,能选择性地到达肺癌病变区域,能识别癌细胞并攻击之,还能预防肿瘤复发。对小鼠肿瘤抑制率达83.3%,加入特异性抗原后抑制率达到100%。对14 例肺癌志愿者进行临床试验,取得一定疗效。

3.2.5
华西医大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主任魏于全教授研究发现异种血管内皮细胞不仅能诱导针对肿瘤的新生血管的自身免疫反应,而且可诱导种与种之间的交叉反应,他们克隆了非洲爪蟾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构建的DNA 疫苗用于小鼠,使其肿瘤血管及肿瘤的生长受到抑制。并选择了与癌细胞增殖密切相关的表皮生长因子细胞外蛋白片段构建成DNA疫苗。该疫苗诱导了针对EGFR 阳性的肿瘤细胞的抗肿瘤体液及细胞免疫反应,能克服免疫耐受。用猪或鸡的视网膜黑色素细胞免疫小鼠能阻止恶性黑素瘤的生长。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