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真菌纤维素酶的生产制成

2024.5.11

生产真菌纤维素酶有固体发酵和液体发酵两种方法。和固体发酵法相比,液体发酵有发酵动力消耗大、设备要求高等缺点,但具有原料利用率高、生产条件易控制、产量高、劳动强度小、产品质量稳定、不易污染、可大规模生产等优点,是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必然趋势。

目前,真菌纤维素酶的生产多采用液体深层发酵法,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流加培养法、分批发酵法、连续发酵法、二次发酵法及细胞循环法等。由于不同真菌的纤维素酶系在各组分均衡性方面有互补现象,纤维素酶各组分之间生化性质的复杂性和酶学作用的交迭及异构酶的存在,纤维素酶系均衡性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因此,通过微生物混合发酵生产出优质高效的混合纤维素酶系显得尤为重要[,如应用最广泛的里氏木霉常常存在β-葡萄糖苷酶活力较低的不足,导致纤维二糖积累,降低酶解效率。为改善纤维素酶系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从而充分发挥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曹健等(2003)在优化里氏木霉培养条件提高酶活的同时,添加一定比例的黑曲霉进行混合培养,利用黑曲霉产生的β-葡萄糖苷酶明显改善了里氏木霉纤维素酶系的协同作用效果,在最适培养条件下,粗酶液的β-葡萄糖苷酶活和滤纸酶(FPA)酶活分别达到127.6U/ml和84.8U/ml,β-葡萄糖苷酶的产量是对照组的2.9倍,FPA酶活提高了近2.3倍。

涂璇等(2004)研究了2种曲霉(UF2和UA8)二元混菌体系和两种曲霉与1种酵母菌组成的三元混菌体系混合发酵对纤维素酶系3种酶组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霉菌按一定比例接种进行混合发酵时3种纤维素酶组分的活性较单菌发酵大幅度提高,滤纸酶(FPA)、微晶纤维素酶(AVI)和羧甲基纤维素酶(CMC)活性分别较UA8单菌发酵提高2.2%~51.1%、20.7%~332.6%和29.4%~29.6% ;向由两种霉菌组成的二元混菌发酵体系中接入酵母菌可显著降低3种纤维素酶组分的活性;3菌混合发酵能使纤维素酶3组分的产酶高峰出现时间较双菌混合发酵滞后约24h,但3菌与双菌混合发酵3种纤维素酶组分的酶活峰值无明显差异;双菌混合发酵有利于缩短纤维素酶生产发酵周期,为利用多菌混合发酵提高纤维素酶活性研究和技术开发提供参考。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