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血荒季取消互助献血,「人造血」何时能够大展身手?

2021.5.25

  从2月10日起,北京市卫计委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做好十九大期间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发明电〔2017〕53号)停止开展互助献血的要求,在北京市全面停止开展互助献血。并强调互助献血停止后要扩大血液来源,保证患者用血需求。面对用血难的问题,有专家提出:除了“开源(如加大团体献血招募力度)节流(如医疗机构通过提高医疗水平降低血液需求量)”外,还应加大人工造血(人造血)的研究和开发,突破用血难的问题。

    去年,来自英国的消息说,布里斯托大学与英国国民医疗保健署血液和移植司(NHS Blood and Transplant,NHSBT)的研究团队已经培育出第一个永生红细胞系,能够高效制造红细胞,这些红细胞(未成熟的)可以无限增殖,在其分化为成熟红细胞之前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而且制造效率前所未有。该团队的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如能成功通过临床试验,有望为稀有血型者提供安全的输血来源,并惠及全球血液供应不足或采血不安全的地区。 

    似乎这项成果将很快用于临床,但2017年过去了,这样的血液千呼万唤还是没有出来。人造血到底离我们还有多远呢? 

一、氟碳化合物人造血产品昙花一现

   1966年,美国科学家克拉克发现,在含碳氟化合物的容器里有只老鼠,当他取出老鼠并排除其呼吸道中的液体时,老鼠竟然苏醒了。出于好奇心,克拉克有意在这类液体里放入老鼠,几小时后取出,结果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之外:老鼠奇迹般的复活了。经过研究发现,这种液体溶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能力分别是水的20倍和3倍。克拉克从中得到启发:可以用这种液体来代替血液。后来,科学家们成功地研制出了这种“人造血液”,代替天然血液用于抢救病人,挽救了一些人的生命。

    1979年,一种新型的氟碳化合物乳剂作为人造血液,首次在日本应用于人体单肾脏移植手术,并取得成功。时隔不久,美国也报道了人造血液给一位信仰宗教、拒绝输血的老年人治疗血液病获得成功。

    1980年,我国科学工作者也研制成功人造血液,它是氟碳化合物在水中的超细乳状液。这种奇妙的白色血液注入人体后,同人体正常血中的红细胞一样,具有良好的载氧能力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能力,可以说,它是一种红细胞的代用品。氟碳化合物像螃蟹的螯那样,能够把氧抓住,在人体里再把氧气放出来,进行人体里的特种氧化还原反应。它的生物化学性质十分稳定,不管哪种血型的人,都能使用。

    但这种氟碳化合物“人造血液”与人体内的血液相比,除了携带氧气的能力极强外,还有许多缺点,它不能输送营养物质(如蛋白等),也没有凝固血液的本领,更没有对外界感染至关重要的免疫能力。而且还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二、血红蛋白类产品美中不足

    近年来,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都进行了大量的血红蛋白类红细胞代用品动物试验以及临床试验,然而,这些血红蛋白主要来自动物,种属间存在差异,动物实验中模型动物与临床患者之间也有差异。因此,一些顺利通过Ⅰ期临床试验的产品在Ⅱ、Ⅲ期临床试验中却出现了多种明显的副作用。

    我国在替代人血的产品中,虽然红细胞的代用品还没有进入实用阶段,但用于紧急代替血浆的产品却已在一些医院开始得到应用,比如白蛋白、羟乙基淀粉、右旋糖苷,这些产品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血液渗透压、酸碱平衡等,并不能完全替代人体血液。 

三、人造血干粉很有希望 

    2016年,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研究人员在美国血液学会第58届年会上宣布,他们研制出一种新的人工血液,不仅能模仿红细胞运输氧气,还能冷冻干燥后制成干粉,可储存一年以上,就像速溶咖啡一样,只要用水溶解,这种即溶型人造血粉就可立即给病人注射使用。这无疑让人们看到了这种即溶型人造血液救治危急重症病人的希望。

四、干细胞人造血最靠谱

    2011年,法国巴黎第六大学研究人员从外周血提取造血干细胞,再利用造血干细胞在实验室大规模培养出红细胞,并将这种人工培养的红细胞注射到志愿者体内,大约注射了100亿个人造红细胞,不过只相当于2毫升人血,研究人员发现它们在人体内的半衰期为26天,与正常红细胞相近,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对人工培养的红细胞开展的临床试验。随后,很多国家的科技工作者各显神通,利用人的造血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技术大规模培养出具有结合氧气功能的红细胞,希望有朝一日能研制出可替代正常红细胞的人造血液。

五、人造血离我们还有多远

    未来的人造血不受血型限制,容易保存,不会发生交叉感染,可以用来治疗任何血型的病人。功能上人造血液与健康人体循环中的血液红细胞完全相同。长远来说,这种血液可能会取代义务献血。但因种种原因,至今这种“人造血液”千呼万唤就是不出来,还是不能用于临床。

    目前人工造血的科技已经基本成熟,前途很光明,但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临床验证,只有当临床验证安全、技术成本很低时,才可能得到应用和普及。所以,“人造血液”真正惠及我们人类,还需要一些时间,但不会等得太久,相信很快就会到来。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