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层析技术的背景

2022.1.05

  层析技术早在1903年就应用于植物色素的分离提取,各种颜色的色素从上到下在吸附柱上排列成色谱,也称色谱分离法。1931年有人用氧化铝柱分离了胡萝卜素的两种同分异构体,显示了这一分离技术的高度分辨力,从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随着人们认识和实践的提高以及物理化学技术的发展,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没有颜色的物质同样可用此法分离,这时的工作全是使用吸附剂的吸附层析法。自1944年应用滤纸作为固定支持物的纸层析诞生以来,层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20世纪50年代开始,相继出现了气相层析和高压液相层析,其他如薄层层析、薄膜层析、亲和层析、凝胶层析等也迅速发展。在生物化学领域里,层析技术已成为一项常用的分离分析方法。[1]

  层析法是利用不同物质理化性质的差异而建立起来的技术。所有的层析系统都由两个相组成:一是固定相,它或者是固体物质或者是固定于固体物质上的成分;另一是流动相,即可以流动的物质,如水和各种溶媒。当待分离的混合物随溶媒(流动相)通过固定相时,由于各组份的理化性质存在差异,与两相发生相互作用(吸附、溶解、结合等)的能力不同,在两相中的分配(含量对比)不同,而且随溶媒向前移动,各组份不断地在两相中进行再分配。与固定相相互作用力越弱的组份,随流动相移动时受到的阻滞作用小,向前移动的速度快。反之,与固定相相互作用越强的组份,向前移动速度越慢。分部收集流出液,可得到样品中所含的各单一组份,从而达到将各组份分离的目的。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