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最开始将槟榔作为果品的不仅是湘潭人,海南岛五指山下的黎族、苗族,以及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也有这个嗜好。但他们吃的是鲜果,嚼槟榔是为了解除热带丛林中的瘴气。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槟榔市场从湘潭走向湖南各地,并向珠江三角洲拓展。槟榔产业过去的手工作坊,大多被新型的现代化工业企业取代。不仅有了湖南省槟榔协会,1998年还制定了《湖南省食用槟榔地方标准》。

  湖南99%的槟榔果产地在海南,而加工和消费则主要在湘潭。由于湖南槟榔业的迅猛发展,对槟榔鲜果的需求急剧增加,使得海南本地槟榔鲜果的收购价格近年来波动剧烈。

  据业内人士分析,2006年是价格起伏的重要一年。槟榔价格几经争夺后,海南种植大户联盟成功击破湖南采购商的联合打压,从3元/公斤一路上扬,到年底突破20元/公斤。2007年,由于湖南需求量猛增,当地的槟榔果一度上冲到70元/公斤的高价。据海南省有关部门统计,2001年,海南槟榔种植面积只有44.8万亩,到2004年便发展到70.1万亩,2005年又在此基础上增加4万亩,2010年发展到近百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