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关于脑神经递质的分类介绍

2023.6.27

  已发现的神经递质超过100种,它们可以分为两大类:小分子神经递质和大分子神经多肽。 [2]

  小分子经典递质除了最早发现的乙酰胆碱外,还有生物活性胺类递质和氨基酸类递质。生物活性胺类递质由于分子中都带有胺基而得名,主要有儿茶酚胺类递质(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组胺虽然在化学结构上属于咪唑基团,但按照习惯也把它归为胺类递质。氨基酸类递质都是单个氨基酸分子,如谷氨酸、甘氨酸、γ氨基丁酸(GABA)。前两者是构建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广泛分布在所有细胞中;GABA为神经元所特有。除了这些已经得到确认的小分子递质外,还有像天冬氨酸、ATP等小分子也发现具有类似于神经递质的特性。通常神经元可按它所分泌的小分子递质来归类,如:分泌乙酰胆碱的神经元统称为胆碱能神经元,类似的还有谷氨酸能神经元、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多巴胺能神经元、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等。 [2]

  神经递质中种类繁多的是大分子神经多肽。自1970年以来,已发现有100多种多肽分子符合上述神经递质标准。这些多肽与单个氨基酸分子递质不同,大多由3~36个氨基酸组成,它们组成了神经多肽的大家族。许多分子最初并非是在神经系统中发现的,如缩胆囊素;此外,很多经典神经激素类物质现在被认为也可在局部发挥神经递质的作用,如垂体后叶激素(催产素和血管加压素)等。事实上,现在发现神经激素和神经递质间存在着越来越多的交叉。若要判断某种生物活性多肽属于激素还是递质,主要看它发挥作用的距离:激素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靶细胞,因此靶细胞常远离激素分泌细胞;而递质作用于突触后细胞的距离则小得多,只需弥散于几十纳米的突触间隙即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即使有些递质可通过扩散影响到周围的细胞,作用距离也不过几十到几百微米。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