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绿色GDP”考核政绩,是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如何考核“绿色GDP”?专家们争了好多年,到现在看法也不一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不能等专家们达成共识再行动,只能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指导下,到实践中寻找答案,进而凝练为适用范围更广的方法、原则,为制度的顶层设计提供参考。

  从来宾的实践看,把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恢复作为重要考核指标,非但没有影响各个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反而给各个县创造了宽松的外部环境,让它们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几年来,几个县的GDP、居民可支配收入等连年保持较快增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呈现良性互动。县乡干部说,这种符合县情的政绩考核,为当地发展松了绑。

  为什么说是松了绑?因为过去考核GDP、财政收入、工业化指标,这些县必须在这三方面使劲,结果是吃力不讨好。一方面,地处山区、交通不便、设施落后等条件,使得招商引资很费劲;另一方面,生态环境保护也有硬任务,如果招来落后产能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同样要被问责。差别考核,摘掉了只认经济增长的“紧箍咒”,允许各县根据实际情况,走特色发展之路,干部群众放开了手脚,经济社会增添了活力。

  这个例子也说明,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应该强调两个“实”。一是实干。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二是实事求是。对地方来说,是不唯上、不唯书,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上级来说,制定政策、推行制度不要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