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亚热带丘陵区氨气近源沉降研究获进展

2022.2.11

氨气是大气中含量颇高的碱性气体,主要来自于农田氮肥施用及畜禽粪便导致的氨挥发。氨气与酸性气体反应会形成大气气溶胶,因而氨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物。氨气化学性质活泼、粘滞性强,能够较快从大气向地表沉降而清除。农业源在氨排放清单中占比较大,但农业排放的氨气是否全部进入大气亟待评估。

  我国亚热带丘陵区山多地少,稻田、蔬菜地多分布在山谷地带,茶园、果园等分布在山间,而养殖场往往傍山而建。这种农田、养殖场与周边自然生态系统相依存在的格局,可能使氨气较平原区存在较高的近源沉降比例。我国亚热带丘陵区具有较高的氨气排放强度,但近期观测结果表明,我国亚热带丘陵区的大气氨气浓度不高,这间接表明亚热带丘陵区可能存在较高的氨气近源沉降特征,而尚无直接的试验证据。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土壤生态与环境课题组基于前期建立的氨气近源沉降研究方法,选择亚热带丘陵区双季稻田为研究对象,剖析了农田排放氨气的去向和沉降过程。结果表明,稻田(0.6ha)下风向100m范围较高的氨气浓度主要出现在施用基肥和追肥后15d内。随着距稻田距离的增加,下风向大气中氨气浓度呈指数下降。稻田下风向100m范围内氨气沉降量约占挥发量的80%,表明近源沉降是亚热带丘陵区稻田排放氨气的重要清除机制。该机制减少了农业排放氨气进入大气的总量,应在清单编制过程中予以考虑,以期客观评价农业排放对大气污染的潜在影响。

  丘陵区典型集约化养猪场(年存栏量平均为8900头)一年的氨气近源沉降研究表明,距养猪场500m范围内,NH3浓度变化范围为14-1200μgm-3,NH3浓度随着距养猪场距离的增加呈指数衰减,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夏季浓度最高、冬季最低,且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养殖场500范围内,氨气的月沉降量在92-1400kgNmo-1,占月氨气排放量的4.1%-14%。一年中,养殖场的氨气总排放量和近源沉降量分别为63000kgNyr-1和5400kgNyr-1,氨气年近源沉降占氨气年排放的8.6%。这表明集约化养殖场是重要的氨气排放源,氨气近源沉降对养殖场周边产生较高的氮输入,从而对养殖场周边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而集约化养殖场周边较低的近源沉降比例,表明集约化养殖场排放的氨气大部分会进入大气,从而对大气氨污染具有重要贡献。

  相关研究成果分别以High NH3 deposition in the environs of a commercial fattening pig farm in central south China、Dry Deposition of Ammonia around Paddy Fields in the Subtropical Hilly Area in Southern China为题,发表在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科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等的支持。


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