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间隔穿刺为例。国外医生术中为了准确找到突破左心房与右心房之间间隔的角度和位置,往往同时在右心房放置一个“微型摄像头”进行心腔内超声检查,直接观察房间隔的解剖位置。然而,繁琐的手术步骤会延长手术时间、造成心房传导功能损害,并且增加手术费用。

  针对上述问题,通过长期实践,马长生总结出一套透视指导下的房间隔穿刺术,即在右前斜位45度透视下,以脊柱、冠状静脉窦电极作为解剖参照,当穿刺针远段弧度消失时,便可准确找到房间隔穿刺点,这一技术为房颤导管消融技术在中国的推广普及奠定了基础。据介绍,目前国内约有90%做房颤导管消融的医疗机构采用该技术。采用这一方法穿刺的成功率高达99.8%,并发症发生率为0.32%,与国外数据相当。

  努力缓解供需矛盾

  当记者问及目前房颤导管消融技术仍面临的挑战时,马长生坦言,目前我国从事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专科医生只有150名,而他们面对的却有1000万名的房颤患者。作为目前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中操作最为复杂的技术之一,房颤导管消融面临着人员缺乏、基层医疗机构无法开展应用等诸多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