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怎么办?

2021.6.12

检验科作为临床医生的“眼睛”,出具一份准确、有效、及时的检验报告对临床诊断至关重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避免不了各种原因导致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相符的情况。而如果报告此类结果,不仅会对临床医生的诊断造成干扰,引起临床医生的不满,同样,患者也会怀疑医院的诊断水平,影响患者就医依从性。

当遇到这类问题,只是重做一次或者一句“结果仅对本次送检标本负责”都不是检验人该有的态度!系统性的排查、发现并解决问题才能体现检验人的价值。本文笔者为大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思路供大家参考。

第一步,排除仪器问题

检测系统的排查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质控是否在控

首先考虑室内质控是否在控,室内质控反映仪器当下的使用情况是否处于合格状态,尤为重要。
操作是否得当

其次,实验室仪器都不可避免有人员参与部分,因此是否存在仪器操作失误也应当进行排查。

仪器运行是否正常

同样,仪器是否正常运行也会对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如果异常情况多次重复出现,例如结果普遍偏高或偏低,则考虑检测系统性能是否合格,或者是该项目参考区间是否合适。如果是单个检测结果异常,建议更换检测系统复查。

第二步,排除血液样本因素

除了检测系统的问题,样本自身因素也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不符。例如,要求空腹采血的,先确认患者是否空腹,某些项目在检测前需静止采样;剧烈运动会对血清成分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如血清钾(K+)减低8%,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上升41%,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LDH)也有明显变化;患者的精神状态如精神紧张、剧痛、极度恐惧均可使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增高;此外,是否服用药物也会对某些检测项目造成影响。[1]血液样本的干扰因素非常多,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第三步,排除人为操作误差

在某场学术交流会上,曾听一名检验科老师说,上夜班时竟把一名患者血型输错了,化验单上赫然出现“P型”,引起不小的误会。原本是“O型”血液,因为上夜班注意力可能稍微不集中,输错字也是有可能的。当然,这只是一个人为操作失误的简单例子。检验科比较容易因人为操作引起的检验结果不符的情况,还包括凝血筛查试验,在采血时如果受到肝素污染,可能导致TT升高。[2]

第四步,排除试剂原因

在血常规检查当中,不同的抗凝剂会对血细胞各参数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若使用EDTA-K2作为抗凝剂,可避免影响血细胞的形态与大小。并且抗凝剂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血小板的计数结果。[3]除此之外,试剂过期,或使用保存不当的试剂,均可能引起检验结果的异常。

第五步,及时与临床沟通

排除检测系统、实验条件、样本因素、操作误差、试剂因素之后,需及时与临床进行沟通,结合临床检查进一步筛查原因。

随着现代检验医学的发展,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也显得尤为重要。日常工作中,一旦临床科室发现化验单跟临床严重不符,往往会先怀疑检验科的工作质量。只有对异常检验结果进行排查后,及时与临床沟通,方可避免误诊漏诊。

沟通,可消除检验与临床的不理解,是确保检验质量的重要环节。

但是,由于不同科室工作内容不同,往往导致在沟通上缺乏共鸣,所以如何有效地与临床沟通也是检验人员的一门必修课。检验人员通过熟练掌握检测项目的临床应用、方法原理和临床意义、影响因素、参考区间等知识,才能更好地与临床沟通时充分阐明检测结果对临床的参考意义。【4-5】而临床医师根据检验结果,要结合所收集的详细完整的病史,进行系统体格检查及分析,只有当检验与临床配合,提供客观依据,提高检验质量,才能对患者做出最合理的诊断。

第六步,科研设计

目前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拥有大量研究信息的检验医师在科学研究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对于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的案例,排除以上因素之外,可进行文献检索,查阅是否已有类似案例的记载。以HCG检测出现假阳性为例,通过查阅文献发现此类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相符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钩状效应引起。钩状效应具有不可预见性,而同步稀释测定是减少钩状效应发生最简便的直接方法。【6】

如若尚无文献记载,检验医师可以利用丰富的实验样本资源以及检测技术的优势,建立相关的临床科研。对于经典案例,检验科可进行科研设计,为检验医学提供宝贵的参考信息。

第七步,结果讨论

通过收集各方面信息,充分掌握证据,对结果进行最后讨论。关于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的典型案例,仍需对科室人员进行培训,以便在遇到类似问题的时候以最专业的方式解决。

综上所述,当遇到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相符的情况,解决的思路可形成标准化流程。

参考文献:

1.司淑萍.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21):2673-2688.

2.郭梦妮等.北京协和医院住院患者凝血筛查试验异常原因的分析[J]. 血栓与止血学,2016,22(5):486-490.

3.黄萍.导致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验结果不准确的原因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5):185-186.

4.周琼仙.实施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有效沟通提高临床检验质量[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9):2415-2432.

5.马硝惟等.建立以检验医师为核心的临床沟通制度[J].检验医学,2015,1(30):64-67.

6.王霞等.化学发光检测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钩状效应1例报道[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34):382-383.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