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关于EB病毒的发现历史介绍

2023.1.02

  1964年 Epstein等首先发现本病毒,而命名为 EpsteinBarr virus(EB病毒)。EB病毒是一种嗜淋巴细胞的人疱疹病毒。只有B淋巴细胞才有EB病毒受体。EB病毒侵入B细胞后,可以呈产毒性感染,即可使细胞产生早期抗原,以及病毒复制,释放病毒颗粒。亦可呈非产毒性感染,即在细胞内中止增殖,不进行复制,经一定刺激后,又可完成病毒复制,释放病毒颗粒。在人群中,EB病毒一般不引起显性感染。已经证明EB病毒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原,并与一些肿瘤有关,如鼻咽癌、非洲的 Burkitt淋巴瘤等。但欧美地区的 Burkitt i淋巴瘤与EB病毒关系则不多。此外某些临床表现似病毒性肝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毛细血管扩张症、爱滋病、器官移植等,有认为与EB病毒有关。因这类病人血清中抗EB病毒抗体明显升高。也可能是这类疾病时,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以致潜伏在B细胞中EB病毒激活而增殖。

  EB病毒具有多种抗原性,并可致各自相应的抗体。如EB病毒核抗原(EBNA)。当人感染了EB病毒,可产生EBNA抗体,此抗体可持续终身。据报道在国内各地区各年龄组人群,检测此抗体,阳性率达87~94%,3~5岁以上年龄组则达90~100%。提示EB病毒感染很普遍,并且年龄很早。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期,除了产生嗜异抗体,用嗜异凝集反应测定外,还可产生各种抗EB病毒抗体。抗EB病毒壳抗原的IgG、IgM抗体,效价较高,IgM抗体数月后消失,故可用为急性期诊断,LgG抗体与EBNA抗体可长期持续。不过EBNA抗体产生较迟。鼻咽疾病人对壳抗原的IgA抗体的阳性率达81.5%,有诊断价值 [2] 。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