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暴露组学与暴露科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2019.8.15

  传统暴露是指构成影响人体、生物体和生态环境中的所有因素的总体,包括暴露的识别确定和测量。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进步促使暴露科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广泛应用于公共卫生、生态保护、商业、军事和政策等领域。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充分认识到暴露科学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满足多学科协同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汇集国内相关领域的学者组成跨学科的学术联盟,为中国的暴露科学发展集结一支队伍,以推动暴露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壮大,服务于国家2030发展战略。根据研究基础和学术影响,在反复酝酿、充分论证和认真遴选的基础上,委托复旦大学作为挂靠单位成立暴露组学与暴露科学专业委员会。

  在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会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经过一年多的论证筹备,经理事会审批,同意成立暴露组学与暴露科学专业委员会,并决定在遵义召开的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第18届理事会会议宣布正式成立。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副理事长兼学会秘书长、北京大学教授郝卫东主持了成立大会,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理事长、陆军军医大学教授曹佳出席大会。

banquan3.jpeg

  暴露组学与暴露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由来自生命科学、生物信息、分析化学、毒理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因与蛋白质组学和大数据分析等研究领域具有良好学术造诣的45名专家组成。成员中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2人次,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4人。委员单位覆盖全国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全体委员投票选举,产生了第一届暴露组学与暴露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主任委员。来自北京大学、陆军军医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复旦大学的七位专家,分别当选为主任和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屈卫东当选为主任委员,何更生教授和郑唯韡副教授当选为副主任委员。首届专业委员会当即召开了委员会会议,提请成立青年委员会,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倪挺出任暴露组学与暴露科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暴露组学与暴露科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结束后,随即召开了首届学术研讨会。由暴露组学与暴露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教授汪海林和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教授吴李君两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分别就“环境小分子与表观遗传”和“三维(3D)人鼠杂交遗传毒性检测体系构建及其毒理学应用研究” 做了开篇报告。倪挺和暨南大学教授陈达就“细胞衰老的转录组调控”和“新型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存在与人体暴露”做了学术报告。学术报告会吸引了不同专业分委会的学者和到会研究生参加会议,并展开了积极讨论。

banquan3.jpeg

  暴露组学与暴露科学专业委员会将积极组织、充分整合我国相关研究领域的技术力量,协同合作,共同推动融合创新发展,以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增进国际合作交流,为学科领域发展做出中国贡献。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