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采供血机构如何确保血液质量

2021.5.31

[摘  要] 保障血液质量是血站的根本所在,如何确保血液质量,这就要求血站应从内部管理、血液质量信息管理、采供血环节等几个方面出发,努力做好这些方面的各项工作,严格把好质量关,最终确保血液质量安全。

  [关键词] 血液质量;内部管理;质量信息管理;采供血环节

  How Insure Blood Quantity in Adopt to Provide the Blood Organization

  HUANG Chuanying

  (Linyi Center Blood Station, Linyi, Shandong 276002, China)

  Abstrct:Guaranteeing the blood quantity is basic place that stand of blood,and how to insure the blood quantity,and this will beg the blood to stand and should manage from the inner part,blood quant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adopt to provide the blood link to wait a few aspects to set out,work hard to do various works of these aspects,and strictly close the good quantity,most the insure the blood quantity the safety.

  Key words:Blood quantity;The inner part manages;The quantity information manages to adopt to provide the blood link

    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后,特别是各种针对医疗机构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得到完善,对血液质量的安全与血站的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律知识的增加,全民道德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加强,由输血后引起的传染病法律诉讼或由此引起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因此,血液质量是血站的生命,保证采供血安全,保障血液质量是血站的根本所在,血站该如何确保血液质量,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来提高血液质量。

  1  加强内部管理,为提高血液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1.1  加强组织层次管理,建立健全监督体系  血站通过采用站领导一科主任一工作人员的垂直职能管理形式,并且结合血站实际,建立了党支部、工会、共青团等相应的组织机构,即参与站内管理,又行使监督的职能。各级职能部门要求做到“领导不专权,同级不侵权,下级不越权”。从而使得监督工作做的顺利而有效。

  1.2  坚持实行质量监督和质量审核制度  质量监督和质量审核是实现质量方针的目的和手段。质量控制科开展经常性的质量监督、定期考核,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并提交站长办公会讨论解决。质量管理委员会应每年召开1次~2次会议,对质量体系进行审核,并制定质量改进计划。

  1.3  强化质量教育,保证基础质量  抓好血液质量管理,首先要重视基础质量的提高:即抓好人员、输血技术、器材和仪器设备的管理。抓好基础质量就要强化全体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把质量教育纳入单位继续教育中。要同血液专业理论学习结合起来,对每一袋血都要从对病人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要从质量教育入手,同医德教育、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增强对血液质量的责任感和严重感。另外采血环境要符合规定要求。采血器材要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必须按卫生部有关规定使用批准检定合格的血液试剂和血型定型试剂。

  1.4  常年坚持对职工进行业务培训  为了确保职工的知识能够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血站还要制定职工业务培训计划,定时对职工进行系统性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的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举办各种形式的整体培训、讲座以及岗位技术比赛,派送人员外出参观、进修、学习等一系列的方法,大大提高了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这便为提高血液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5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质量管理标准化  质量标准是质量管理的核心,实现质量标准化,抓好质量标准的制定,以及定期地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价。把已经建立起来的制度和标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和岗位。

  2  加强质量信息的管理,建立注重个性化的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信息是进行质量管理和质量决策的重要依据。工作原始数据、试验原始记录、各科数据应按一定程序进行收集、汇总、上报和存档。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并以《血液质量管理通报》形式反馈全站质量信息。血站应建立健全“血站信息管理系统”,使用“血站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软件,对各项业务工作实行网络化管理,用机器管理人。采用这种管理系统便可以提高血站的全面质量管理意识,有效地避免人为操作的差错,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有效的保证了血液的质量,在提高血液质量方面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另外,还需要建立起注重个性化的质量管理体系,采用体系化质量管理模式是血站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通过建立流程式、体系性的动态质量管理可以克服区域性原位质量控制方式的不足,形成一个上下层次清晰、左右衔接紧密的质量体系网络。同时,由于我国的地区间差异较大,各血站在组织规模、管理方式、人员结构、采供血特点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一定要从本单位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力求有效、合理、可操作性强、能大大提高内部效益,实现质量管理由局部到系统或由点到面的实质性转变。从而确保不断提高血液质量。

  3  控制环节质量,确保血液安全

  加强对采供血环节中的质量控制是确保血液质量最重要和关键的一个方面。无论在血液的采集环节、血液质量检验环节还是在人员、储血、供血及运输环节,都要确保血液的质量内没有任何问题。血站只有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才能确保血液的质量不出现任何问题。

  3.1  在血液的采集方面  首先要在实行无偿献血的同时建立完整的献血者的档案。各种采血记录应保存10 a。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发的《供血者健康检查标准》,注意病史询问、体检及采血核对。采血环境要符合清洁区标准,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每月至少做一次空气细菌培养,进行采血环境监测。

  采血前献血者应清洗手臂,特别是肘部,严格采血部位消毒,穿刺部位消毒面积不小于10 cm×10 cm,1针穿刺率大于99%。采血所用的消毒物品应每周更换一次,进行消毒和高压灭菌,采血所用棉球、棉棒的消毒有效期为1周,超过1周应重新消毒再用。止血钳每周用戊二醛浸泡消毒,采血所用钳子、止血带每日用完后清洗消毒备用。采血前必须对血袋进行质控,包括热源、无菌培养和肉眼澄明度的检查。采血袋应于采血前一天逐个挑选,查看是否有霉斑、漏液、保养液发黄等现象。

  血液采好后,准确留取试管标本,一人一管,分别放置,避免相互污染。并迅速将血液小辫热合封口。热合后的针头应放在一次性口杯内,不可溢出,以免扎破血袋。待满后同医疗垃圾一同毁形,然后进行无害化处理。热合好的血袋应放于2 ℃~6 ℃的冰箱内存放,以保证血液质量。

  血液采集后要按照卫生部有关规定进行ATL、HBsAg、抗HCV、抗HIV、梅毒和血型的全项检查,合格后方可用于临床。

  3.2  在血液质量检验方面  血液的检验过程又是确保血液质量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包括了环境、仪器设备、试剂、标本采集等众多内容。

  从环境方面来说,血液的检验实验室应保持清洁、卫生、安静;有足够空间和充足照明;室温恒定;各功能区划分明确、标识清楚;冰箱温度记录器准确;孵育箱和水浴箱的实际温度能满足试验要求的温度,并保持恒定;计时器计时要准确;试验用水应是高质量蒸馏水。

  在仪器设备的选用方面要求也是非常高的。检验仪器应是经法定计量部门定期校验合格并上标签,才能使用。检验仪器应处于良好的可使用状态。按照使用说明书正确操作检验仪器。检验结束,及时维护仪器,并填写仪器使用和维护记录。只有保证检测仪器的检测精确度才能保证较高的血液质量。

  而用于血液检测的试剂也是影响血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用于血液检测的试剂,必须符合卫生部《血站基本标准》的规定,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合格,按照规定条件运输和储存,在有效期内使用。从冰箱取出试剂,在室温下充分平衡后,才能使用。不同试剂不能混用,同种试剂不同批号不能混用,酶联免疫试剂的酶标板框架要规整、微孔条要平整,微孔内不能有塑料屑、泡沫渣、干燥剂颗粒等异物。

  在血液检验这一过程中有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那就是人。人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检验工作人员应该有较高的要求。血液检验人员需要具有以下资格:经国家正规检验专业教育,获得相应学历证明;经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艾滋病检测培训,取得合格证;参加全国采供血机构人员二类岗位培训,经考核成绩合格;经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最高管理者授权。

  另外,是否正确的采集了血液标本,将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正确性。标本容器不能破损,每份标本的量应满足所有检验项目的需要,不能溶血。每位献血者的试管标本、血液标本、血袋和献血登记表的标识必须一一对应,清楚而唯一,杜绝张冠李戴。未检标本和已检标本标识清楚,分开存放,不能混淆。按严格规定要求运输和储存标本。

  3.3  在成分制备方面  成分血制品的安全依赖于诸多因素,成分血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为提高成分血的制备质量,首先要创造良好的成分制备条件,建立无菌净化室,装备血细胞分离机、大容量低温离心机、血小板震荡仪等。另外,还要求机采室及成分制备间的整体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空气消毒用紫外线照射。无菌用物必须经过高压灭菌,合格后在有效期内使用,消毒溶液一般一周更换一次,梅雨季节一周更换两次,工作人员进入净化间均更换隔离衣,换工作鞋,戴无菌手套,一次性的口罩帽子等,自觉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成分制品的安全。

  3.4  在储血、供血方面  在储血和供血方面,也要进行严格的操作与控制以确保血液质量。血库使用储血专用冰箱并连接温控系统,电脑监控。血小板保存要使用专用设备(血小板震荡仪),严格交接班制度,建立严格的出入库制度。严格执行核对制度,发血前做好血液质量检查,在血液运输过程中防止剧烈震荡以防溶血,要保持血液制品所要求的温度,要有温度监视器和报警系统,以保持血液成分的有效性和抑制细菌生长,确保临床安全用血。

  总之,影响血液质量的因素很多。这就需要血站通过领导和员工的不断努力,找出影响血液质量的所有问题并且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并且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不断更新职员的知识体系,提高职工的素质,紧跟时代步伐,从而使血液的质量得到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Buckman JF.Qualityi is Snot optional[J].Transfusion,1994,34(10):842.

  [2]  沈行峰.IS09000余血站质量管理[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032.

  [3]  杜晓明,严振有.血站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J].中国输血杂志,2004,17(6):460461.

  [4]  丘艳.全血成分血质量要求与血液标准化[M].第1版.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61.

  [5]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南临床医学检验专业[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1:582587.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