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自编织碳网络:MOF晶体热解的小尺寸效应

2017.7.18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的胡鸣课题组与南京大学、日本物质结构研究机构、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合作,首次报道了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晶体(MOFs)的介观尺寸效应——小尺寸ZIF-67热解过程中的自编织现象。研究发现,小于100 nm的ZIF-67颗粒在惰性气体中热分解时,会自编织形成三维碳网络。而微米级ZIF-67晶体热解后的产物则为碳颗粒,无编织现象。经分析认为,ZIF-67晶体在热解过程中会形成钴纳米晶(直径约为5–9 nm)。纳米尺寸样品表层的钴纳米晶易发生迁移,成为不同碳颗粒间的桥梁诱导三维碳网络的形成。

banquan27.jpeg

图1. MOF热解的小尺寸效应示意图

  他们将三维碳网络用作钾离子电池的电极时发现,以三维碳网络为电极的半电池内阻远小于以碳颗粒为电极时的内阻。这一结果显著提高了钾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循环稳定性,三维碳网络的钾离子电池在500次循环之后还能保持75%的容量,平均每圈衰减0.05%。该结果优于已有报道的碳基材料。相比之下,多孔碳颗粒在500圈之后的容量保持率只有10%。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上,第一作者是博士生张伟。

banquan27.jpeg

图2. 三维碳网络组装的钾离子半电池循环稳定性测试结果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