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显色培养基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快速检测中

2019.7.31

作者:张淑红,吴清平,张菊梅

作者单位: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510070;2.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菌种保藏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070

[摘要] 目的:研究显色培养基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检测效果,探讨建立新型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检测按国标GB4789—33程序进行。结果:人工污染样品和实际样品检测中,显色培养基CHROMagar Listeria和HKListeria与传统平板OXA和MMA可以达到相同的检测限和灵敏度,且具有更高的特异性。结论:用显色培养基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一种新途径,可大大提高检测效率。

 [关键词] 显色培养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快速检测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肉类、禽类、乳制品等食品中,引起新生儿脑膜炎和成人败血症等疾病,是食品微生物的常检项目之一。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美国农业部(USDA)、ISO11092标准、国际分析委员会(AOAC)和中国国标(GB4789—33)等都建立了各自的检测方法,所用培养基包括OXA、PAL、MMA、MOX、TSA—YE等,但只适用于李斯特菌的选择性分离培养,不能特异性分离单增李斯特菌。目前仍需一种选择性平板可以有效的分离单增李斯特菌。鉴于此,一些显色培养基如CHROMagar Listeria(法国科玛嘉)、HKListefia(广东环凯)等不断开发出来,用于单增李斯特菌的快速检测中,直接根据菌落颜色和形态就可对菌种作出鉴定,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本文通过对人工污染样品和实际样品检测,比较了CHROMagar Listeria、HKListeria与传统平板OXA、MMA的检测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ATCC94002、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8099、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粪链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英诺克李斯特菌L.innocua(简称“英诺克”)、威尔李斯特菌L.welshimeri(简称“威尔”)分离株由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检测新技术发展中心提供。

1.2 培养基及试剂

HKListeria、CHROMagar Listeria、OXA、MMA、TSA-YE、LB1、LB2李斯特菌增菌液、萘啶酮酸、丫啶黄、李斯特菌生化鉴定管等由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3 主要仪器

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Biomerieux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API Listeria生化检测试剂条。

 1.4 样品

试验所用样品猪肉、牛肉、鸡肉、鱼肉、熟食、蔬菜、蛋糕等,均采集于附近超市和肉菜市场。

1.5 方法

1.5.1培养基制备  HKListeria、CHROMagar Listeria、OXA按生产厂家的说明书制备,MMA、TSA-YE按国标GB4789-33法配制。

1.5.2显色培养基特异性检验   将单增李斯特菌、英诺克、威尔、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粪链球菌在脑心浸液琼脂,大肠杆菌、沙门菌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培养24 h后,划线接种HKListeria、CHROMagar Listeia、OXA、MMA培养基,37℃培养24 h,观察。

1.5.3显色培养基灵敏度检验  (1)挑取1环单增李斯特菌加到10 ml 0.85%生理盐水中配成原液,然后进行10倍梯度稀释,取10-4、10-5、10-6 菌液各100ul ,分别涂布HKListeria、CHROMagar Listeia、OXA和TSA-YE平板。37℃培养36h,计数菌落数。(2)取单增李斯特菌10-3~10-8浓度菌液,分别加入2.1×104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1.4×104 cfu/ml蜡样芽孢杆菌、1.6×104 cfu/ml大肠杆菌和1.3×105cfu/ml粪链球菌,震荡混匀,取100分别涂布HKListeria、CHROMagarListeia和OXA平板,以10-3~10-8 纯菌液涂布TSA-YE做对照,37℃培养36 h,计数单增李斯特菌菌落数,比较在干扰菌株浓度较高而目标菌较低时各培养基的灵敏度。

1.5.4人工污染样品

1.5.4.1 纯菌污染样品检测:将单增李斯特菌梯度稀释后,取10-3—10-8“菌液各1 ml,分别加入到10 g猪肉和9 ml牛奶中,均匀混合2 h。按国标GB47893—33方法增菌,划线接种HKListeria、CHROMagar Listeia、OXA和MMA培养基,37℃培养24 h,观察单增李斯特菌在各培养基上的检出情况。

1.5.4.2 单增李斯特菌和非李斯特菌混合污染样品检测:将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大肠杆菌、沙门菌、粪链球菌近似等比例混合后,10倍梯度稀释成10-3~10-8 不同浓度的混合菌液,各取1 m1分别加入到10 g猪肉和9 ml牛奶中,按国标GB47893—33增菌后,划线接种HKListeria、CHROMagar Listeia、OXA和MMA培养基,37℃培养24 h,观察单增李斯特菌在各培养基上的检出情况。

1.5.4.3 单增李斯特菌、英诺克和非李斯特菌混合污染样品检测:由于样品中李斯特菌数量一般较少,约1—10 cfu/ml,而英诺克是单增李斯特菌的主要竞争菌,其他李斯特菌对单增李斯特菌影响不大,因此将单增李斯特菌和英诺克按100 cfu:10 cfu、10 cfu:10 cfu和10 cfu:100 cfu 3种近似比例混合,然后加入(104 -105)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104 -105  )cfu/ml蜡样芽孢杆菌、(104 -105)cfu/ml大肠杆菌、(104 -105  )cfu/ml沙门菌、(104 -105  )cfu/ml粪链球菌,制成混合菌液,分别加入到9 ml牛奶和10 g猪肉中,按国标GB47893—33法,划线接种HKListeria、CHROMagar Listeia、OXA和MMA平板,37℃培养24 h,观察单增李斯特菌在各培养基上的检出情况。

1.5.5实际样品从市场购买实际样品共62份,按国标GB4789—33增菌,划线接种HKListeria、CHROMagar Listeia、OXA和MMA平板,观察李斯特菌的检出情况。

1.6 分离鉴定

将疑似菌落进行纯化,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 Listeria试剂条,并结合传统生化鉴定方法进行鉴定。

2 结果

2.1 显色培养基的特异性

显色培养基特异性检验结果如表1。HKListeria、CHROMagar Listeia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单增李斯特菌呈现蓝色带白色晕环的菌落,威尔和英诺克李斯特菌呈现蓝色无晕环菌落;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在CHROMagar Listeia上略有生长,呈现绿色无晕环菌落,菌落形态与单增李斯特菌也有明显区别;在上述两种显色培养基上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等革兰阴性菌均被抑制。与显色培养基相比,OXA、MMA特异性较差,不能特异区分单增李斯特菌。

表1 不同菌株在各种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

 


单增李斯特菌

英诺克

威尔

金黄色葡萄球菌

蜡样芽孢杆菌

粪链球菌

大肠杆菌

沙门菌

HKListeria

蓝晕环

-

-

-

-

-

CHROMagar Listeria

蓝晕环

绿

绿

-

-

OXA

-

-

-

-

-

MMA

-

-

 2.2 显色培养基灵敏度检测结果

单增李斯特菌10-4、10-5、10-6 纯菌液在各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如表2。对各培养基上的菌落数进行方差分析,P>0.05,表明HKListeria、CHROMagar Listeia、OXA和TSA-YE对单增李斯特菌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其灵敏度相当;单增李斯特纯菌10-3-10-8 菌液混合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粪链球菌后,涂布平板的结果如表3。方差分析结果表明,P>0.05,4种培养基的灵敏度相当,当有高数量杂菌存在时同样可以达到相同的检测限。

表2 单增李斯特菌在各个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Mean±Sd)

 

培养基

10-4

10-5

10-6

HKListeria

多不可计

135±1.15

17±3.05

CHROMagar Listeria

多不可计

135±1.15

19±0.58

OXA

多不可计

137±1.85

20±1.15

TSA-YE

多不可计

140±2.08

22±1.53

 表3 非李斯特干扰菌存在下各培养基上单增李斯特菌数(Mean±Sd)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HKListeria

多不可计

多不可计

193±3.4

11±1.15

-

-

CHROMagar Listeria

多不可计

多不可计

197±1.75

15±1.15

-

-

OXA

多不可计

多不可计

202±3.00

9±1.67

-

-

TSA-YE

多不可计

多不可计

209±3.00

17±1.00

1

-

TSA—YE上为单增李斯特菌纯菌液的涂布结果(对照) 

2.3 人工污染样品检测结果

纯菌污染样品检测结果:用单增李斯特菌10-3-10-8浓度菌液污染牛奶和猪肉后,按国标检测结果表明,所有稀释度增菌后在4种培养基上都能检出,其中在HKListeria和CHROMagar Listeia上呈现蓝色带晕环菌落,在OXA和MMA上分别呈现黑色和蓝白色菌落,HKListeria、CHROMagar Listeria、OXA、MMA可以达到相同的检测结果。

单增李斯特菌和非李斯特菌混合污染样品检测结果:将单增李斯特菌和非李斯特菌10-3~10-8 混合菌液污染牛奶和猪肉后,国标检测结果表明,这4种培养基上都可以检测出单增李斯特菌,说明非李斯特菌存在时,HKListeria、CHROMagarListeia、OXA、MMA仍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非李斯特菌对单增李斯特菌没有太大影响。单增李斯特菌、英诺克和非李斯特菌混合污染样品检测结果:当单增李斯特菌和英诺克按100 cfu:10 cfu混合污染牛奶和猪肉后,按国标法4种培养基都可检出单增李斯特菌,在HKListeria和CHROMagar Listeia上呈现蓝色带晕环菌落,英诺克呈现蓝色无晕环菌落,其他杂菌基本不长,在OXA和MMA上单增李斯特菌和英诺克都分别呈现黑色和蓝白色菌落,二者无法区分;当单增李斯特菌和英诺克按10 cfu:10 cfu和10 cfu:100 cfu比例混合时,HKListeria和CHROMagar Listeia上只有英诺克生长,单增李斯特菌和其他非李斯特菌均未生长,表明英诺克存在时对单增李斯特菌检测有一定影响。

2.4 实际样品检测

实际样品检验结果如表4。62份实际样品共检出李斯特菌15份,其中猪肉检出英诺克4株,格式李斯特2株;鸡肉检出单增李斯特菌1株,英诺克3株,格式李斯特2株;鱼肉检出英诺克2株;牛肉检出英诺克1株;其他样本未检出。阳性样品在4种培养基上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HKListeria、CHROMagar Listeia的检测效果优于OXA、MMA,能够区分单增李斯特菌和其他李斯特菌。表4 实际样品中李斯特菌检测结果

 

样品

HKListeria

CHROMagarListeria

OXA

MMA

猪肉(19份)

6(31.6%)

6(31.6%)

6(31.6%)

6(31.6%)

牛肉(5份)

1(20%)

1(20%)

1(20%)

1(20%)

鸡肉(17份)

6(35%)

6(35%)

6(35%)

6(35%)

鱼肉(10份)

2(20%)

2(20%)

2(20%)

2(20%)

熟食(3份)

0

0

0

0

蔬菜(4份)

0

0

0

0

蛋糕(4份)

0

0

0

0

括号中表示同一类样品中阳性样本的检出率

3 讨论

利用显色培养基鉴定细菌是一种新的快速检测方法,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细菌特异性酶的显色底物,直接观察菌落颜色就可对菌种作出鉴定。在HKListeria和CHROMagarListeria显色培养基上,单增李斯特菌呈现蓝色带晕环的菌落,其他李斯特菌呈现蓝色不带晕环的菌落。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粪链球菌等杂菌或被抑制或没有晕环,菌落形态与单增李斯特菌有明显区别。

在本试验中,对单增李斯特纯菌液、单增李斯特和非李斯特菌混合菌液的检测结果表明,HKListeria、CHROMagar Listeria上单增李斯特菌的检出率与对照平板TSA—YE没有明显差异,说明HKListeria和CHROMagar Listeria对单增李斯特菌基本没有抑制作用;人工污染样品和实际样品检测结果表明,HKListeria和CHROMagar Listeia具有更高的检测效率,可根据菌落颜色和形态直接对单增李斯特菌作出鉴定,而OXA、MMA上生长的菌落还需进一步生化鉴定才能确定结果。因此,HKListeria和CHROMagar Listeria具有较高灵敏度、特异性和选择性,是非常有价值的分离平板,可为食品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提供有力帮助。

另外,试验中还发现,当样品中英诺克数量高于单增李斯特菌时,单增李斯特菌不能够有效地检出。Restaino L等人也曾有类似的报道,英诺克数量高时容易造成单增李斯特菌检测结果的假阴性。分析可能是英诺克在增菌过程中生长过快,数量过多,对单增李斯特菌产生了一定的竞争或抑制作用。因此,在使用显色培养基检测单增李斯特菌时,要特别注意英诺克的干扰问题。

 [参考文献]

[1]郁庆福,蔡宏道,何晓青,等.现代卫生微生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16—117.

[2]陈太基,袁宝君.单核增生性李斯特菌检测方法的应用验证[J].江苏预防医学,2002,13(4):6l一62.

[3]吴清平,周艳红,蔡芷荷.卫生微生物特异性显色培养基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15(1):124—126.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