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如何规避安全风险?大模型安全评估框架发布

2023.3.22

  当前,ChatGPT 正在引领人类进入无缝人机交互的新时代。相关业内人士指出,大规模语言模型(以下简称大模型)在新一轮快速发展同时,场景应用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事实性错误、知识盲区和常识偏差等。此外,大模型还面临训练数据来源合规性、数据使用的偏见性、生成内容的安全性等风险。

  “要规避安全风险,降低人工智能对人类的负面影响,关键在于大模型底座。”日前,清华大学计算机系长聘副教授、北京聆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黄民烈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大模型发展到现在,其结构和规模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实用性还有待加强,我们应该通过技术让模型更加安全、可控,使其快速适配更多的应用场景。”

  记者获悉,针对大模型的安全伦理问题,黄民烈研究团队历经两年积淀,建立了大模型安全分类体系,并从系统层面和模型层面出发,打造更可控、可信的大模型安全框架。他介绍,安全框架的建立,定义了大模型的应用边界,促进大模型生态的健康发展,引领国内学术界和工业界迈向更有用(helpful)、更可信(truthful)、更安全(harmless)的AI研究和应用。

  此前,黄民烈研究团队已经在安全伦理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并依此建立了大模型安全分类体系,其中不安全的对话场景包括:政治敏感、犯罪违法、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财产隐私、歧视/偏见、辱骂/仇恨言论、伦理道德八大方面。他表示,这些问题与人们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息息相关,可能会导致用户接收不当信息、甚至影响用户产生有害的行为,限制大模型的发展和应用。

  与此同时,黄民烈研究团队也针对以上八大安全场景对大模型进行针对性升级。团队通过收集多轮安全数据训练模型,使模型具备基本的安全性,能够在遇到安全问题时给予正确的回复策略,不去做判断和误导。进一步对模型进行自动测试,针对安全缺陷通过微调的方式进行快速迭代,促使模型越来越符合人类的认知理解模式,生成更加安全可信的内容。

  另外,着眼于容易触发安全问题的类型,黄民烈研究团队收集和构造了相应的hard case(更难识别和处理的安全测试用例),总结和设计了六种一般模型难以处理的安全攻击方式,称为指令攻击,使得安全体系更加完善,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模型表现。

  未来,黄民烈研究团队将打造中文大模型的安全风险评估的 Leaderboard,为国内对话大模型的安全评估提供公平公开的测试平台。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