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微生物检验结果正确解读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2021.5.17

由于人体处于复杂的微生态环境,微生物培养、鉴定、药敏试验的结果解读对临床意义重大。在临床工作中,需规范送检、运送、培养、鉴定、药敏流程。每个细节都会对结果造成巨大影响。如诊断导管相关感染时,临床需同时送检外周血培养和导管血,必要时送检导管尖。但临床对血培养的送检量、频率、时机,概念不是特别清楚。而微生物室对结果判读、解释缺乏有效的机制。例如正确的导管尖端培养结果解读应当是:菌落计数>15 CFU(提示CRS),包括G+b;进行鉴定、药敏;菌落计数<15 CFU,仅鉴定一种重要的菌(如白念、A群、G-b);如菌量太大,报告>100 CFU,当分离出金葡或G-b时,而未送血培养,应建议“请送血培养以诊断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半定量平皿96h出报告(要参照血培养)。

 

    治疗效果和体外药敏不一致的原因:

(1)抗菌药物的应用会明显降低培养的阳性率。强调在使用抗生素前留取标本。

(2)标本的正确采集和运输常常是微生物诊断技术成功的关键所在。以痰培养为例,通过涂片镜检发现不合格者不做培养,合格标本培养在3+~4+的菌才有可能是致病菌。血培养检查标准的采血方式是每个穿刺部位分别接种需氧和厌氧两个瓶子,至少2个穿刺点。采血量一般是8-10ml,寒战前1h抽血的阳性率较高。罕见的病原菌如放线菌、奴卡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组织标本培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脓液的培养。标本需及时送达实验室并及时处理,否则会造成假阴性或假阳性的结果。

(3)虽然无菌体液如血、脑脊液较呼吸道标本更可信,但无菌部位的培养也可能会污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已成为血和无菌体液培养中最常见的病原菌,美国的数据显示其污染率高达80%以上。

(4)呼吸道标本在判断污染或感染时常感困难。很多念珠菌可能只是定植而不是感染,需要结合临床判断。

(5)微生物学检查结果需详细了解送检标本的质量、次数、病原检出时间、不同部位的培养结果,等,同时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判断。

(6)药敏判定折点需要及时更新,特别要参照美国CLSI 文件。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