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顺反异构发现历史

2022.5.18

贝采里乌斯建议把相同组成而不同性质的物质称为“同分异构(isomerism)‘’的物质。同分异构现象的发现以及从理论上的阐明,是在物质组成和绪构理论发展中迈出的重要一步,它开始了分子结构问题的研究,促进了有机化学的发展。

在发现了酒石酸的旋光异构之后,1874年9月荷兰物理化学家范特霍夫(Jacobus Hendricus Van't Hoff.1852-1911)论帕斯特成果的小册子在乌特勒支出版;1874年11月法国化学家勒·贝尔(Joseph Achille Lebel.1847-1930)的论文发表在巴黎的《化学会会刊》(Bulletin de La Societe Chimique)上,两人分别独立能用几何异构来解释延胡索酸Fumaric acid(反-丁烯二酸)和马来酸Maleic acid(顺-丁烯二酸)的异构现象。假定,围绕分子中两个碳原子的两个四面体,沿着四面体的一边联合在一起,表示不能转动的双键,然后,把氢基和羧基安置到两个模型中区,使他们不能重合。它们并不是旋光异构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所差别,由此发现了顺反异构。

1964年,德国化学家肖莱马通过对脂肪烃的研究,认真考察了有机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证实了碳原子4个化学价的统一性,对同分异构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使有机结构理论定型化。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