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中科院大气所湖气相互作用研究获进展

2018.11.05

  湖泊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器,在全球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全球和区域气候模式中网格尺度的精细化,湖泊的重要性变得不可忽视。尽管湖泊的作用十分重要,但由于在水体开展持续观测的难度大、成本高,目前对于湖气相互作用的认识仍非常有限。

  洱海位于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南端交界区域,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关键水汽输送通道上,受到南亚季风和东亚季风的共同影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刘辉志团队于2011年6月在洱海建立了固定于湖面上的观测平台,利用涡动相关法开展了湖气通量的长期连续观测。

  基于2012-2015年四年连续的观测资料,杜群等分析了洱海能量通量和CO2通量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子,及季风对洱海湖气交换过程的影响等。结果表明在年际尺度上,洱海表现为弱的CO2,年总CO2通量在117.5至161.7 g C m-2a-1。在季风前期和季风期初期,热量从大气向湖面输送,感热通量为负值,湖泊开始储存热量;季风期中期开始,热量从湖泊向大气输送,感热通量变为正值,湖泊开始释放热量。湖气温差是感热通量的主要控制因子,且湖气温差与感热通量的相关系数从半小时到月尺度逐渐增加。风速对于感热通量的影响较小,但与潜热通量和CO2通量关系较密切。感热通量在季风期前和季风期后的控制因子比较相似,这一现象在CO2通量的控制因子上也得以发现,表明季风对于洱海的热量和碳交换过程的影响较为显著。

  许鲁君等利用改进了的WRFv3.7.1湖泊模式,研究了季风对洱海大气边界层特征和局地环流的影响等。结果表明:洱海的存在扩大了大理盆地谷底和山区的热力差异。由于有较低的粗糙度长度和较高的热容量,洱海的存在增加了湖陆间的温差和局地风速。湖泊在白天使气温下降,比湿增加,并降低了大气边界层高度,在夜间则相反。

  相关成果已在Atmospheric Chemistry & Physics、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 等期刊相继发表。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