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问题也值得担忧,由于发达国家的技术溢出效益,使得我们的一些企业缺乏自己建立研发机构、增加科技投入的积极性。当然,现在国内的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已充分意识到提高研发能力是保证企业处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科学时报》:正如您所强调的,研发要以实现产业化为导向。科学家要走出实验室与企业家、金融家寻求合作,这个合作过程中,怎样才能实现优势互补,真正做好高技术的产业化?

  杨柏龄:我在中科院工作了几十年,我们一直在讲,中科院不是办企业的地方,而是要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鼓励科技人员和企业结合。科学家实验室成果出来之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工程工艺问题,再往前就是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融资等问题,这都不是科学家们擅长的,因此要和企业家、金融家展开合作。在这合作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很多年来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就是科学家容易错误地定位自己,希望控制产业化全过程。这可能存在客观原因,比如企业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形成一定的效益后常常会有意无意地离开我们科学家,或者对我们的评价没有达到我们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