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研究员”待遇也有天壤之分,你在哪一类?

2021.1.10

  最近经常看到大家讨论:某高校的“研究员”岗位到底要不要投递,看招聘信息总感觉怪怪的,像是“博士后”的变种,但又说不出来具体哪里奇怪。

banquan8.jpeg

  的确,从单位属性来看,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员”含金量相去甚远;而从高校内部来看,作为岗位的“研究员”和作为职称的“研究员”又概念不同。随着各大高校的改革与发展,“研究员”的说法也跟着不断演变,有时候像在玩文字游戏,搞得求职者云里雾里,甚至草草入坑。

  今天,咱们就聊聊“研究员”的那些事儿,弄清楚所以然,再决定是否投递简历、参加面试或签字入职。

  01、土生土长的“研究员”,定位明确

  有关高校教职的聘用方式与岗位设置,我们其实一直在学习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优秀成果。比如,“Tenure-track”流传到我国衍生出了“预聘-长聘”,成为事业编改革后的新型聘用方式,并得到广泛推广;再比如博士后和助理教授岗位,也都是舶来品。

  而“研究员”则不同,它属于为数不多的本土生长的概念。根据我国的职称管理评审制度规定,研究员是自然科学研究或社会科学研究系列职称,属于正高级职称,包括实习研究员(初级),助理研究员(中级),副研究员(副高),研究员(正高)。本质上来说,“研究员”对标的是“教授”,由于其专攻科学研究的属性,甚至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至高的科研水平和超强的科研能力。一般来讲,美国对应过来的职位应该是Senior Reacher Associate或Adjunct Professor,都是杰出知名学者。

  一言以蔽之,“研究员”起初是一种高级职称,而非某一类岗位。随着高校用人形势的变化,以职称为坐标的“研究员”开始发生异化,形成了我们现在容易混淆的“多面体”。

  02、“研究员”的三六九等

  按单位属性来看,科研院所无疑是“研究员”的对口载体,严格意义上,能叫得上“研究员”的科研工作者,应该等同于高校里的“教授”,甚至科研产出成果更加丰硕。比如,两院院士均为“研究员”序列,属于top级别,与国外真正意义上的professor和full professor更加接近,那么这个词的分量可见一斑。

banquan8.jpeg

  平行到高校当中来观察,还要分两种情况讨论。

  早期,“研究员”只代表职称:与专任教师岗走“讲师-副教授-教授”的晋升路径不同,一般教学管理岗的职称是“副研究员/研究员”,尤其是工科学部学院的党政领导,例如书记,走这一职称体系意味着教学工作量不影响其升降任免。

  而在事业单位改革的大背景下,各地高校对用人模式进行革新,引入更加灵活的聘用制度,这时“研究员”就作为一种岗位登场了。

  面对近乎惨烈的科研大比拼,高校各显神通。一边有大量博士加入科研队伍的需求,一边是无法为其提供编制的尴尬,矛盾之间,“专职科研岗”应运而生。从最初的博士后,到后来的助理教授,再到如今的“研究员”,都是高校扩大专职科研队伍的一种方式。“以最低的用人成本、招最多的科研打工人”,这是高校赤裸裸的目的,不过作为求职者,如果不加辨别,还是容易被其中的隐蔽乱象蒙住双眼,傻傻入坑。

  03、听起来“高大上”,实际“临时工”属性强

  无论是特聘研究员、还是助理研究员,听起来都挺“高大上”,但前面的title再花哨,也改变不了其“临时工”的属性。

  从聘用方式上看,研究员类别的岗位和“博士后”、专任教师岗各有相似之处。目前,一部分高校特聘研究员的任期是3年,服务期内归项目负责人或课题组负责人管理,期限已到默认离开,这就和博士后的情况基本一致;还有一部分高校采用专任教师岗位“预聘-长聘”的方式对待研究员岗位:即按预聘制管理,预聘期6年。在受聘3年时,由学院组织进行中期考核,考核优秀的特聘副研究员可申请特聘研究员岗位。

banquan8.jpeg

来源:青塔网人才频道(https://job.cingta.com/)

  预聘将到期时,进行期满考核,根据预聘期内个人职业发展情况,分别按申请长聘教职、延长聘期和不再续聘办理;个人职业发展特别优秀者,可提前申请长聘教职(即长聘职教授或长聘职副教授)

  相比较而言,第二类聘用方式相对有诚意,确实是因为暂时编制不足,才“曲线救国”,而非摆明榨取完你的价值就让你走人。所以,凡是看到“预聘-长聘”制的“研究员”招聘信息,大可放心尝试,未来的发展取决于自身的努力。

banquan8.jpeg

来源:青塔网人才频道(https://job.cingta.com/)

  从福利待遇上看,“研究员”岗位人员的年薪还是比较可观的,虽然对应着讲师职称,但一般都能拿到20万以上年薪,而且往往还追加一笔不菲的科研启动费。但与此同时,福利保障方面就少得可怜,没有安家费、没有租房补贴,也不提供人才公寓,这样一看,工资好像也不算高。唯一比较友好的是,研究员申报项目比专任教师岗有优势,一般会有学校的政策倾斜,对于专注于科研的人来说,算是利好的消息。

  从职业发展角度看,“研究员”的前景相对宽广,并不是局限于高校,由于专职于科研,并有机会积累不少学术资源,即使无法转为“长聘”,依然可以选择华丽转身,跳槽至科研院所。当然,前提是你兢兢业业从事本职工作,而不是浪费精力在抱怨不公待遇上。

  对于事业编改革势在必行的高校来说,研究员作为岗位被推广的过程就是人才蓄水池搭建的过程,且一边存水、一边放水的灵活机制,有助于保持科研队伍的活性,无形中缓解着改革带来的阵痛;而对于个人而言,要明确“研究员”作为岗位出现时,代表着无编制的“讲师”待遇,名声好,不教学,但保障少、不稳定。

  求职过程中,如果你考虑清楚想专职科研,那么“研究员”的岗位很适合你;而如果只是因为之前没有深入了解,那么看完这篇文章后,请重新思考一下自身定位,别等到当了“韭菜”才懊悔不已。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