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改善环境桤泉镇有个“一元基金”

2014.6.13

    当地探索出“1元基金”、奖品奖励等有当地特色的治理办法

    桤泉镇街道整洁,社区、农村房屋前后没有垃圾堆放,河道没有漂浮物……2012年,桤泉镇还被评为了国家级生态镇。可以说,桤泉镇已经成为了崇州近年来城乡综合治理的成功典范之一。

    桤泉镇是如何做到的?镇党委书记王成龙说,首先是让农户参与进来,让他们明白环境与自身息息相关。他记得,在桤泉镇的农民集中居住区,镇上最初推行专业物管公司服务制度。在费用上,农户出点儿、政府出点儿。但推行下来效果却不好,“很多农户情绪上抵触,觉得我们是在走形式”。为改变这种情况,桤泉镇在农户中开展对公共区域清扫保洁轮流值周。每个周、月、季度,在镇、村、组进行检查、考核以及评比,在年底时进行表彰。通过这种长效监督考核机制,让老百姓都参与进来,提高老百姓的参与度。让老百姓都参与进来后,桤泉镇建立了“星级院落评比”奖励制度,“奖励不是现金,主要是一些农民常用的物品。”这样,老百姓都愿意参与进来。最终,桤泉镇生活动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了100%。

    这样一套制度实施下来,王成龙才深刻感受到了群众参与的重要性。桤泉镇之后还专门开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政务微博,和群众深入互动。“群众有啥子问题,可以在微博上反映。如果确实有问题,就迅速改正。”

    除了农民集中居住区,桤泉镇还有五六百户的散居林盘。这些林盘,也是农村环境治理的薄弱环节。农民长期以来形成了习惯,也没有垃圾处置的相关意识。为了激发这部分农户的意识,桤泉镇推出了“1元钱”的基金模式。由村民议事会决议,农户签字认可,建立村环境综合治理专项基金。每个村民自愿每月存入1元钱到村保洁“基金”户头,作为农村环境清洁基金,由村民议事会管理,定期公布使用情况。“最初,老百姓也不理解,不愿意出钱。”王成龙坦言。但是,经过村上保洁队伍的工作,村民逐渐意识到,出了这部分资金,居住区域的卫生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看起来都舒心了”。经过两年的工作以及宣传,几乎所有的散居村民都参与了进来。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