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朱军:多数淋巴瘤治疗不需要手术

2014.4.15

120688_201404151051271.jpg

朱军,北大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淋巴肿瘤内科主任

       4月11日,在2014北京淋巴瘤国际研讨会上,北大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淋巴肿瘤内科主任朱军教授以淋巴肿瘤为例,向新京报记者揭示了癌症防治过程中,公众普遍的认识误区和科学真相。

  肿瘤高发

  淋巴瘤增速比其他癌种更快

  新京报:我们身边癌症患者好像越来越多,最近经常会有人形容,癌症在中国有爆发趋向?

  朱军:总体来说,确诊的肿瘤、癌症患者确实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在这个增长中,除了内外环境、生活方式变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近30年来,我们的肿瘤筛查、发病登记、流行病学调查这些工作越来越广泛、准确、全面,所以我们现在所呈现出来的数据,是一个持续上升趋势。

  新京报:在所有癌症中,淋巴瘤的上升速度是不是更快一些?

  朱军:依据相应的国内外登记数据。确实,近15年以来,淋巴肿瘤患者以年均4%的速度在增加。这个增加速度,相比其他肿瘤要快一些。

  新京报:是什么原因导致淋巴瘤(癌)发病增长快?

  朱军:增加的原因还不是特别清楚。有人均寿命的延长,有医学技术的提高,也有内外环境的变化。所谓内环境,比如工作压力增加,心理压力增大,免疫力低下;外环境就是大家所说的空气水食物感染。所以在综合因素之下,让大家感觉,我们现在的淋巴瘤病人越来越多。近10多年来北京市居民的淋巴瘤发病登记,从 2000年至今,大概每年以4%-6%的速度增长,呈一个比较稳定的上升态势。

  新京报:淋巴瘤是否存在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朱军:总的来说,淋巴瘤还是属于中老年疾病。北京市居民的发病高峰,还是55岁以后,65至75岁这么一个年龄段。

  但淋巴瘤确实是各个年龄段都会发病的肿瘤。比如何奇金氏淋巴瘤,就主要以青壮年,甚至儿童,为主要“侵袭”对象。在西方国家,淋巴瘤有两个发病高峰年龄段,一个是二三十岁的青壮年、青少年阶段,还有一个是老年。而在中国,过去老年高峰段一直非常突出,但现在我们发现,年轻病人随着总体基数的增多也在增多,会不会像西方一样呈现发病年龄的双峰状态,还需要继续观察和调研。

  肿瘤检测

  无法通过基因检测早期诊断肿瘤

  新京报:现在市场上很火的基因检测癌症靠谱吗?

  朱军:癌症是相对复杂的疾病,其筛查和诊治都需要规范化的指南。就目前的技术而言,基因检测、基因分析,可能帮助我们发现一些潜在的基因变化和疾病风险的倾向。但每一个疾病的发生发展,特别是肿瘤(癌症)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系统环境内外的综合因素造成的,绝不是几个基因片段的变化、突变就能引发。

  全世界来看,目前也无法通过某个基因检测就能早期诊断某个肿瘤,特别是淋巴瘤。依靠基因检测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癌症是不现实的。

  新京报:但在医院临床上,据说一些靶向药物的使用还是需要应用到基因检测技术?

  朱军:基因检测目前的技术优势,是在明确了对肿瘤的诊断后,再依据指南规范进行治疗选择时,有一部分存在某些基因突变的病人,我们会选择靶向治疗。靶向治疗的关键是需用基因检测找到药物作用的准确靶点。我们反对在没有明确这些靶点时,盲目应用靶向药物。

  新京报:能否以淋巴瘤为例,讲讲如何早期发现癌症?

  朱军:首先,留意一些蛛丝马迹,可以让我们提高警惕。比如淋巴瘤和炎症的区别,淋巴瘤通常会伴随淋巴结持续肿大;而炎症会有诱因,出现阶段性的肿大。同时,淋巴瘤病人会出现全身性的因为肿瘤带来的相关症状和临床表现。

  我们应该知道,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一个专业过程,上述危险信号仅仅是提醒我们有意识地到专科医院或专科问诊筛查。

  门诊的任务,不仅仅是给淋巴瘤患者诊治,相当一部分就诊者,是因为怀疑自己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来就诊,我们通过门诊的筛查、解释,使这部分人及其亲友对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比如,如何善待我们的淋巴系统,争取认识淋巴系统病变的异常反应。

  新京报:现在门诊的病人中,多少是早期患者,多少是中晚期患者?

  朱军:中晚期患者还是占多数。真正早期的患者不到1/3,还有一部分病人,是因为媒体报道,比如某名人得了淋巴瘤,他怀疑自己也可能得,就来医院就诊。这部分病人受媒体影响大,会时段性、突发性出现,一年来看也大概占1/3左右。门诊很重要的工作还要教育这部分病人。

  淋巴瘤治疗

  手术已不是主要治疗手段

  新京报:淋巴瘤的治疗是否比其他癌症要复杂艰难,听说很多淋巴瘤患者都不能做手术了?

  朱军:首先要纠正你一个概念,绝大多数的淋巴瘤患者不是不能做手术,而是不需要做手术,不应该做手术。通过我们现有的化放疗手段,就能够让多数淋巴瘤患者的病情得到很好控制,甚至治愈。随着近二三十年来肿瘤内科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包括淋巴瘤在内的不少肿瘤,或者说癌症,手术已经不再是唯一或首选的主要治疗手段。

  新京报:仅通过内科手段就能治好癌症?

  朱军:外科手术治疗仍是癌症治疗传统的、主要的方式之一,一些病灶明确的原位癌,应该施行手术治疗。但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强调,帮助公众、患者及其家属,改变错误的观点,以为“癌症就要手术,不手术就是等死”。相反,一些癌症,不适宜手术,过分手术反而造成对患者身体的更大伤害。肿瘤内科对癌症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各种药物,以前是传统的化疗药物,现在有分子靶向药物,另外我们还通过免疫调节进行细胞免疫治疗,适时结合外科和放疗手段,帮助癌症患者治愈或提高他们的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

  新京报:您刚才提到免疫调节,很多癌症患者在手术后、放化疗间隙似乎都会再去看中医、吃中药,以求调养身体提高免疫力,这个靠谱吗?

  朱军:这个方法有道理。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在调节人体的内外平衡、气血、阴阳、五行中,有一套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在肿瘤治疗中,应有中医一席之地。但关键是,我们把中医摆在一个什么位置。我们认为,在接受以西医为主的手术、化放疗过程中,配合中医是对的;但撇开西医,说中医能包打天下,是不对的。我们要相信现代科学,不能夸大中医作用,不能将中医庸俗化化。之所以中医走到今天这个比较尴尬的境地,很大原因是没有正确应用,被一些神医、骗子忽悠了,欺骗了民众。

  语 录

  21世纪后,WHO倾向于将癌症定义为慢性病,就如同高血压,糖尿病等。它有一个发病过程,只要控制得当,也可能会有一个较长的生存期和较好的生活质量。肿瘤专科医生有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科普,将“癌症不可怕、癌症可防,可较好控制”的理念传播给患者和公众。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