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四大原因造成中国面临严峻人才挑战

2009.6.05

  中国制定了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面临一系列挑战,诸如真正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创新系统、合理使用日益增加但仍然有限的研究开发经费、完善知识产权体系等。但是,最大的挑战无疑是人才的挑战,而应对人才的挑战将有助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真正从注重投资、过度依赖出口、资源利用效率低、对环境不友好向创新的转型。

  笔者及同事斯丹凝(Denis Fred Simon)认为,四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中国面临着严峻的人才挑战。首先,尽管有人声称十年“文革”造成的56岁到60岁这个年龄段的断层,已被45岁左右的年轻一代弥补,所以人才的年龄断层已经不复存在,但是,断言高层次人才的断层已经解决为时尚早。

  其次,高层次人才的断层又由于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留学热而加剧。在过去30年间,中国先后派遣了139万留学生出国,但是,到目前为止,仅大约28%学成海归,人才外流(brain drain)不可谓不严重。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互联网泡沫的破裂、高技术产业的萧条、加之“9·11”后美国加紧了对高技术专业留学生和专业人员签证的管制,中国留学生“海归”人数急剧上升,出现了人才回流(brain gain)。当前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也将导致更多的留学生海归。同时,在海外的留学生也通过各种方式环流(brain circulation),报效祖国。

  但是,至少是近期的许多“海归”并没有在海外的工作经验。如果他们不能在海外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并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回国后成为“海待”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另一方面,高层次留学生滞留海外不归是不争的事实。另外,“海归”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企业工作,由于跨国公司在薪酬、工作环境、职业发展等方面远优于国内院校和企业,又造成一流人才的国内流失(internal brain drain)。

  近十多年来国家推出的一系列人才工程,从中国科学院的“百人计划”、教育部的“长江学者计划”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旨在解决高层次人才的问题。最近国家又推出“千人计划”,就是正视这个问题的再好不过的表现,而这一断层还表现在高层次企业人才上。

  创新中国面临的人才挑战的第三个原因,在于中国社会日趋老龄化。笔者的研究表明,在2015年前后,中国将出现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超过达到接受高等教育年龄的学生的人数,这无疑将使中国面临人才培养和使用更为严峻的问题。相比之下,印度的人口年龄结构远优于中国,从而有可能使中国在吸引外资,尤其是高层服务业方面处于劣势。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中国大学扩招是为了增加内需,但似乎也起到了未雨绸缪的作用。

  最后,创新中国面临的人才挑战还由于如下现状:总体来说,现有的科学、工程和其他专业人员及大专院校毕业生水平不高。人才的水平问题不仅具体表现在不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的质量参差不齐,一流院校的毕业生可与世界上任何院校的学生的水平媲美,但是刚刚升格为大学的院校的水平令人不安。大学教授不但人数紧缺,而且知识更新迫在眉睫,否则,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高校扩招,使得人才的质量问题雪上加霜。雇主都希望毕业生马上能使用,但又不愿向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而员工频繁跳槽也使得雇主对在职培训心有疑虑。

  由于上述四个原因,导致尽管中国科技人力资源人数为世界第一,从事研发的科学家工程师人数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高等院校的在校和毕业生人数同样举世瞩目,但从政府、科研院所到内、外资企业,都在大声疾呼人才尤其是高质量人才短缺,人才的地区和层次结构分布不合理,优秀人才难于管理和保留。

  为了应对人才的挑战,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会上胡锦涛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指出,未来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5年多过去了,对人才的重要性是否真正形成共识?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切实可行、对症下药?人才“工程”、“计划”是否解决了人才问题?也许到了认真审视这些问题的时候了。

  (作者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莱文国际关系和商务研究生院高级研究员)

 

  更多阅读

  杰出科教人才引进评估高层战略研讨会文字实录

  武夷山:中国人才引进应成为常态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