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电泳作为第一代基因测序的核心平台,对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最终完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林炳承的毛细管电泳研究团队也因此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林炳承又一次考虑为团队确定新的研究方向,“这次,我们抓的是微流控芯片,而历史证明我们又对了。”林炳承说:“2001年,我招收了两批共12名博士研究生,我只留了一位继续做毛细管电泳,剩下的11位统统都被派去做微流控芯片。”

  这时的林炳承已年过半百,但从这近乎背水一战的果断举动来看,对于第二次转型,他依然满怀信心。而后的发展表明,他的团队又因此成为国内最早从事微流控芯片研究的课题组之一,并在整个21世纪00年代,一直活跃在国际微流控芯片领域的前沿,进而把这种辉煌,延续至今。

  芯片实验室的建立

  在林炳承科研生涯涉足的三件事中,微流控芯片显得尤为精彩。

  微流控芯片,又称芯片实验室,是一种以在微米尺度空间对流体精准操控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技术,具有将生物、化学等实验室的基本功能微缩到一个几平方厘米芯片上的能力。它把化学和生物等领域中所涉及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细胞培养、分选、裂解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块很小的芯片上,由微通道形成网络,以可控流体贯穿整个系统,用以实现常规化学或生物实验室的各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