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高新设备不断更新 信息化建设提速

2017.12.20

  对区域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霾污染天气特征机理的分析,从过去“一筹莫展”,到如今“更有底气”;

  对复杂环境的监测,从过去单纯靠人工进场作业,到如今可运用先进无人机飞行系统“赴汤蹈火”;

  对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从过去的方法单一落后和壁垒重重,到如今建成环境监管与预警信息系统等大平台;

  ……

  近年来,广西环保高新设备不断更新,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式提速发展,能力提升了,底气更足了。

  高新设备让监测预报“更有底气”

  位于南宁市佛子岭路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环保厅综合大楼5楼一隅,一个被称为“超级站”的大气复合污染自动监测站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超级站”的外表并不起眼,可机房里的设备和监测手段却不简单。

  当前,广西正在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其所依托的一系列精准数据分析、预警预报,正是出自这个“超级站”。

  循着工作人员的解说,记者见到了高能偏振气溶胶激光雷达、常规参数测定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仪等十余种价值1000多万元的高新设备。

  “1995年时,因为设备跟不上,我们只能做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这3项空气污染指标的监测和数据分析,以前形成的预警预报也大多数是‘万金油’,由于不够精准,没有侧重点,心里实在没啥底气。”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大气监测与预报预警室主任韦江慧感慨道。

  从2015年开始,监测站加大了高新设备更新力度,除具备空气质量新标准的PM2.5等6项污染物监测能力外,还具有分析大气颗粒物(气溶胶)理化特性、灰霾天气分析等功能,可定量评价广西空气质量状况,评估区域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成效,为预警预报、环境管理和综合决策提供“更有底气”的技术支持。

  据介绍,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目前拥有600余台精密仪器设备,具备水、气、土壤等十一大类344项监测能力。从2015年起,还建立起生态遥感监测实验室,通过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无人机航摄、三维建模及虚拟现实技术,开展生态遥感监测应用与研究。

  信息化助推环保工作提质增效

  为改变过去环境管理上存在的不足,近年来,广西环保厅在顶层设计上坚持信息化统一建设思路,健全大数据建设信息平台,重点打造电子政务服务,进而形成了以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广西环保云”。

  自治区环境信息中心工作人员打开广西环境监管与预警信息系统大平台向记者展示说,目前平台涵盖了综合行政办公、项目审批、自然生态综合管理、核与辐射管理、环境在线监测等20多个子系统,并通过三维GIS子系统提供统一的地理空间展示平台,建成了广西“环保一张图”,将各种环境管理要素集中起来,统一空间数据管理平台。

  据介绍,在环境执法方面,近年来,广西实现区、市、县三级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全面覆盖,走在全国前列。通过这一系统,可直观地看到各区域执法人员的分布情况、轨迹频率、现场执法密度,实时、立体地掌握全区范围内的执法动态。

  依托数据库资源,对系统高危企业进行预测分析,分类得出自治区红牌污染源有3756家、黄牌污染源有7512家、绿牌污染源有9200家,并将高危排名前100名企业列入“双随机”抽查企业库,增强了对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威慑力。

  同时,广西近年来还实现了污染事件应急指挥信息化,这一应急系统实现了与环境监察移动执法系统、自动监控系统、气象等其他职能部门系统的数据共享和“一体联动”。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今年5月12日,钦州市天锰锰业有限公司在建储罐发生硫酸泄漏事件。事发后,自治区环保厅迅速开展环境应急处置,利用无人机、应急指挥车、4G回传技术等信息化技术手段,为应急指挥和污染事件处置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践行“互联网+环保”服务理念

  “预计12月5日,全区空气质量优到良,首要污染物为PM2.5或PM10……”这是“广西环境保护”APP在12月3日推送的区域空气质量预报。

  如今,广西居民清晨起来,只要打开“广西环境保护”APP等新媒体,即可查看身边的环境质量数据,看看是否适合晨练,看看当地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和周边的企业排污情况。大家一起关注和监督环保,发现环境违法违规问题,还能通过微信公众号反馈给当地环保部门并领到奖金。

  这一切,得益于自治区环保厅践行“互联网+环保”的公众服务理念,通过多种新媒介发布环保信息,拓宽网上政务服务渠道。

  目前,“广西环境保护”公众号与环保厅官网上的环境数据中心已实现对接,每1小时更新一次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每4小时更新一次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每8小时更新一次近岸海域海水水质监测数据。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