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中性粒细胞的生理功能

2022.9.02

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含有许多弥散分布的细小的浅红或浅紫色的特有颗粒。可分为两类颗粒:较大的初级颗粒,即溶酶体颗粒,内含髓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和溶菌酶等;较小的次级颗粒,内含碱性磷酸酶、溶菌酶、防御素、杀菌渗透增强蛋白等。髓过氧化物酶是中性粒细胞所特有,即使在有强吞噬作用的巨噬细胞中也极少或完全没有这种酶。在细胞化学上,一般将这种髓过氧化物酶作为中性粒细胞的标志。

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趋化作用,就是细胞向着某一化学物质刺激的方向移动。对中性粒细胞起趋化作用的物质,称为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中性粒细胞膜上有趋化因子受体,受体与趋化因子结合,激活胞膜上的钙泵,细胞向前方伸出片足,中性粒细胞的片足与产生趋化因子的异物接触后,接触处周围的胞质形成隆起即伪足,接触部位的细胞膜下凹,将异物包围,形成含有异物的吞噬体或吞噬泡。病原体在局部引发感染时,他们可迅速穿越血管内皮细胞进入感染部位,对入侵的病原体发挥吞噬杀伤和清除作用。中性粒细胞表面表达IgG Fc受体和补体C3b受体,也可通过调理作用促进和增强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杀菌作用。[1]被吞噬的异物裹有抗体和补体时,与中性粒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而加强了细胞对它的吞噬作用,称为调理作用。

随着吞噬作用的开始,导致细胞膜紊乱而引起呼吸爆发,细胞耗氧量增加,产生大量的过氧化物及超氧化物等细胞毒性效应分子,对病菌具有杀伤活性。在IFN-γ和TNF刺激下,则可产生更多的过氧代谢阴离子,杀死胞外寄生虫。中性粒细胞在杀死吞噬的细菌等异物后,本身也死亡,死亡的中性粒细胞称为脓细胞。

嗜中性白细胞除了利用吞噬作用和分泌蛋白质来清除病原以外,在2004年发现当病原入侵时,嗜中性白细胞能够释放出其自身的DNA,这样网状的DNA和一些原本附着在细胞核后来移动并吸附在DNA上的酶,像是髓过氧化物酶( myeloperoxidase,MPO),及嗜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能够包住病原菌,同时借由DNA的负电黏附住病原,最后使用酶杀死病原,这样的方式被称为嗜中性白细胞胞外陷阱(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 NETs)。


推荐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