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手机扫码查看

手机查看

喜欢作者

打赏方式

微信支付微信支付
支付宝支付支付宝支付
×

血常规中的中性粒细胞

2021.6.09

粒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在高浓度集落刺激因子作用下粒系祖细胞分化为原粒细胞,经数次有丝分裂,依次发育为早幼粒、中幼粒、晚幼粒(丧失分裂能力)、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一个原粒细胞经过增殖发育,最终生成8~32个分叶核粒细胞。此过程在骨髓中约需10天,成熟粒细胞进入血液后仅存6~10 h,然后逸出血管进入组织或体腔内。

粒细胞在组织中可行使防御功能1~2天,衰老的粒细胞主要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其余从口腔、气管、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排出,同时,骨髓释放新生的粒细胞补充周围血而保持白细胞数量相对恒定。正常情况下,每小时进行更新的粒细胞约有10%。

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它的增减能直接影响白细胞总数的增减。根据粒细胞群发育阶段,可人为地分为分裂池、成熟池、贮备池、循环池和边缘池等。

分裂池

包括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和中幼粒细胞,能合成DNA,具有分裂能力。

成熟池

包括晚幼粒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失去分裂能力。

贮备池

包括杆状核粒细胞和分叶核粒细胞,成熟粒细胞贮存于骨髓,在贮备池中停留3~5天,数量为外周血5~20倍,在机体受到感染和其他应激反应时,可释放入循环血液,通常只有杆状核或分叶核中性粒细胞能从贮备池进入血液,当病情严重时,少量晚幼粒细胞也能进入外周血。

循环池

进入外周血的成熟粒细胞有一半随血液而循环,白细胞计数中的中性粒细胞就是循环池的粒细胞数。

边缘池

进入外周血的另一半成熟粒细胞,粘附于微静脉血管壁即为边缘池,边缘池和循环池粒细胞保持动态平衡,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边缘池和循环池中的粒细胞可一过性地从一方转向另一方,使白细胞计数呈现增高或降低。

生理性增多

如严寒、运动、疼痛引起的白细胞增多,是由于细胞从边缘池释放入循环池。

病理性增多

●反应性增多

是机体的应激反应(如急性炎症、化脓性感染、急性溶血、急性中毒、晚期肿瘤引起的白细胞增多),是由于趋化因子作用使贮备池细胞释放入循环池,

●异常增生性增多

为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造血组织中粒细胞大量增生(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引起的白细胞增多),是由于分裂池异常、细胞周期延长,使循环池细胞运转时间延长。

病理性降低

●暂时性白细胞减低

如伤寒引起白细胞减少,是由于细菌内毒素抑制骨髓释放成熟粒细胞进入血液。

●持续性白细胞减低

如原发性、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白细胞减少,是由于骨髓粒细胞生成不足;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功能亢进引起白细胞减少,是由于粒细胞破坏过多。

●病毒性白细胞降低

多数病毒导致的白细胞降低,最可能的原因是病毒分泌的一些介素等,使白细胞中贴壁的即边缘池的粒细胞增多而导致循环池的细胞减少。

此外,下列药物或疾病可导致白细胞降低:如磺胺类药物、氨基比林、化疗药物、消炎痛、硫氧嘧啶、甲磺丁脲、苯妥英钠、氯丙嗪,马利兰、干扰素,疟疾,麻疹、传单、骨髓瘤、营养不良、自身免疫病可以导致白细胞减少。


推荐
热点排行
一周推荐
关闭